給小學生講世界地理(下)(精)

第1章 大地的脈絡——山川河流1(1/5)

    第1章 大地的脈絡——山川河流1

    山脈、山係與山帶。

    世界上所有的陸地中,隻有四分之一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而其餘的地方主要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由於山一般都是成群地出現,很少有孤零零的一座山,所以就有“山脈”“山係”“山帶”這樣的名稱。雖然在名稱上十分接近,但它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山脈是沿一定方向延伸,由若幹條山嶺和山穀組成的山體,因整體呈脈狀而被稱為山脈。受地殼運動中的內應力(一種來自地球內部的強大的水平擠壓力)作用,山脈有明顯的褶皺。構成山脈主體的山嶺稱為主脈,從主脈延伸出去的山嶺稱為支脈。幾個相鄰山脈可以組成一個山係,如喜馬拉雅山係。

    山係是有成因聯係並按一定延伸方向,規模巨大的一組山脈的綜合體,多分布於構造帶、火山、地震帶上,如亞太地區環太平洋的縱向山係,橫貫亞洲、歐洲、非洲的橫向山係。世界上最大的山係是貫穿北美、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係。

    地球上有兩大山帶,一個是橫貫亞歐大陸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包括有阿爾卑斯山係各山脈、高加索山脈、安納托利亞山脈、伊朗高原周圍的各山脈,以及喜馬拉雅山脈等;另一個是縱貫北美洲與南美洲西部的大山帶,包括有科迪勒拉山脈與安第斯山脈等。

    這兩大山帶的形成是地質時代地殼運動的結果,主要形成於新生代,也有一些是形成於中生代。比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所在的地方,曾經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後來在中生代的時候非洲板塊和印度板塊加快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發生碰撞,並且向亞歐板塊下麵俯衝,使亞歐板塊的邊緣受到了擠壓,發生褶皺、斷裂和隆起,因而形成了龐大的山帶。

    知識鏈接:

    中生代和新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都是地球曆史上古老的地質時代,中生代距今約2.5億—6500萬年,新生代緊接其後,從6400萬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

    中生代時期爬行動物空前繁盛,開始出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而且,由於陸地的不斷擴大、河湖遍布等有利條件,雙殼類、腹足類、葉肢介、介形蟲等淡水無脊椎動物開始大量發展。

    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地表各個陸地板塊此升彼降,不斷分裂,緩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漸形成今天的海陸分布格局。各種動物、植物和礦物也在不斷形成與進化,有些一直延續發展到了今天,而有些則已經被湮沒在了地球曆史的長河中。

    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山脈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屬於美洲科迪勒拉山係,是科迪勒拉山係的主幹。南美洲西部的山脈大多相互平行,並且和太平洋海岸的走向一致,縱貫南美大陸的西部。

    安第斯山脈貫穿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等國家,全長約8900千米,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海拔超過6000米的山峰多達50多座,其中最高的是地處玻利維亞西部的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漢科烏馬山不僅是安第斯山脈的最高峰,而且是南美洲的最高峰,也是整個西半球的最高峰。

    安第斯山脈地形複雜,山體的南部冰川發達,北部有很多山穀和低地,中部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是印加文化的發祥地。

    安第斯山脈是很多重要河流的發源地,氣候和植被的類型也複雜多樣,這裏有豐富的森林資源,還有銅、錫、金、銀等各種礦藏。這裏的銅礦開采最為發達,礦區從秘魯南端直到智利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斑岩型礦床的一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銅礦采礦場就在這條山脈中,深達1200米。

    知識鏈接:

    科迪勒拉山係。

    科迪勒拉山係是世界上最長的褶皺山係,縱貫南北美洲大陸西部。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島,綿延約15000千米;屬中、新生代褶皺帶,構造複雜,由一係列褶皺斷層組成,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迪勒拉山係由一係列平行山脈、山間高原和盆地組成,山脈一般為南北或西北—東南走向。其成因主要是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的相互作用。

    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貫穿法國、瑞士、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6個國家,綿延1200千米。阿爾卑斯山脈山勢高峻,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聳立於法國和意大利之間的勃朗峰海拔4807米,是歐洲第一高峰。

    大約1.5億年以前,現在的阿爾卑斯山區還是古代地中海的一部分,由於板塊運動,古代地中海下麵的岩層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整個山區的地殼至今還很不穩定,所以地震頻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