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探千王

正文 第239章 意外(1/2)

    青雲道長道骨仙風,給人以世外高人之感,沒想到他所收的掌門大弟子卻是如此是俗不可奈,全無出家人的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率性灑脫,實在是讓我有些失望。

    不過話說回來,修道雖為求仙,但修道的終究是人而不是仙,神仙可以吃風喝露,人卻還得要靠吃五穀雜糧生存,和那些有名的道觀相比,飛雲觀雖不算大,但七八個人的吃喝用度還有房屋的修葺養護花費不會是個小數,所以象這樣的俗人想來也是不能少吧?

    所謂窮生奸計,富長良心,有錢的人衣食不愁,閑來無事,便容易寄情於那些虛無飄渺的事情,陳家是名門望族,當地首富,平日裏大概沒少給飛雲觀供奉香火,這位道虛道長如此鄭重地出來迎接我們,想必是沾了陳家的光吧。

    “無量天尊,貧道道虛歡迎各位施主。”道虛前行幾步向眾人行禮問好。

    眾人紛紛還禮,“此次霧靈遊玩要在貴觀討擾幾日,還請道長行個方便。”

    “嗬嗬,與人方便,於已方便,出家人一心向善,自當如此。”道虛雖無其師的仙風道骨,但口齒圓滑,果然是長於世俗交際的人才。

    周獵戶和道虛也是老相識,打過招呼後為雙方進行引見,得知我們是陳家的客人,而且來自北平,道虛態度更加熱情了——以他的眼光,不難看出我和李茹男都不是缺錢的人,到時候給的住宿費,夥食費肯定少不了,這樣的客人有一位能頂得上普通香客十個,更何況招待好了,這幾個人回去跟陳家一說,陳家大老爺一高興,逢年過節時的香火錢說不定會翻上一翻呢。

    周獵戶是飛雲觀的常客,上山打獵的時候常常會在觀裏借宿,觀裏有時缺什麽東西也常常托他去采辦,故此不用道虛招呼,進觀以後自已便帶著那位負責背行李的山民去客房找地方休息去了。

    對我和李茹男,道虛自然不能象對待周獵戶那樣漫不經心了,為了表示對客人的重視,道虛親自帶著我們幾個參觀飛雲觀,一方麵是介紹飛雲觀,一方麵也是探聽我們的根底。

    霧靈山本名伏淩山,曾叫過孟廣硎山、五龍山,到明代時因大乘天真圓頓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將此山作為“求道靈山”,加之此山常年有雲霧繚繞其上,始稱霧靈山。飛雲觀也正是建於那時,據傳明朝崇禎年間,工部尚書譚德永因朝庭腐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而自已人微言輕,數次上表奏章以期改革時弊,整治腐敗,卻被權臣所忌,屢遭打壓,空有報國之誌卻無報國之門,心恢意冷,於是辭官歸鄉,醉心道學,自號為玄德真人,飲酒作詩,談經論道,過著四海遊曆,閑雲野鶴的逍遙生活。有一日慕名來到霧靈山,行至此處見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空穀幽靜,覺得這裏是遠離塵世,求仙問道的聖地所在,於是便散盡家財,曆十年之功方才建成此觀,時至今日,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

    工部為舊時六部之一,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專門機關,譚德永曾為工部尚書,在建築施工方麵有著非常深厚的造詣,飛雲觀是他的最後之作,集中了他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故此無論從設計到施工,從材料到工匠,都是上上之作,所以曆經三百多年的曆史,飛雲觀依然屹立至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