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有光人有情

第207章 人盡其用(2/2)

    明月捫心自問,覺得如果是換成她和喻嘉言,再不然就是換成明家人,他們也決計不會在無法自保的情況下去做什麽善事。

    這也是為什麽明家和喻家選擇在縣城施粥,而不是在他們的老家五裏屯。

    在五裏屯,他們隻有一些下人和長工可用,根本抵擋不住那些餓瘋聊流民。

    在縣城他們卻可以倚仗鏢師、衙役、駐軍,有他們自己雇傭的鏢師、有顧知縣派出的衙役、有就駐紮在距離縣城約麽五十裏遠處的一支軍隊,那些流民就算想搞事情也沒那麽容易。

    第二個粥棚的三口大鍋也派上用場後,明家和喻家就開始張羅收秋了。

    兩家最先收拾的是中田、下田裏的番薯、洋芋、玉麥等物,這些東西他們已經打算好了要全部拿來賑濟災民。

    開粥棚施粥是一個重要的賑災渠道,但更多地明家和喻家卻是選擇了讓那些流民自己通過勞動換取糧食作為報酬。

    他們先是選取了部分流民在縣城東郊的荒地上搭建茅草屋,等到搭建的茅草屋足夠大家暫住,明家和喻家又雇了部分流民幫著開墾荒地。

    那些荒地他們兩家並不是為了自己開墾的,雖然雇饒糧食是他們出的,但那些荒地兩家卻並沒有納入自家名下的打算。

    他們已經商量好,等到旱災的事情一過去,他們就把這些田地全都交給顧知縣處置,他是用來安置災民也好,以官府的名義出售也好,總之明家和喻家是不會沾手這事兒。

    反正他們本來就隻是想要救濟災民,而不是趁此機會大發災難財。

    這兩家秋收、賑災忙的不亦樂乎,縣城的其他富戶也不甘落後——誰還不想要個好名聲了?

    於是大夥兒紛紛響應顧知縣的賑災號召,以吳家、薑家、齊家、王家等老牌鄉紳為首的一大群鄉紳富戶,緊隨明家和喻家之後,也把自家地裏的番薯、洋芋、玉麥捐了出來。

    顧知縣一視同仁,並沒有因為自己和明家、喻家關係更好就搞啥子區別對待。

    所有響應他號召的鄉紳富戶,顧知縣全都給了他們極大的尊重和信任。

    等到帶著知府衙門關於允準放糧賑災公函的衛師爺從府城趕回福興縣,福興縣的賑災工作也已經步上正軌。

    縣城東郊那塊原本碎石遍布的荒地上,此時已經建起了一排排、一列列用泥土和茅草搭建的茅屋,茅屋則早就已經住進了大量災民。

    除了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和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其他災民無論男女,隻要四肢健全,就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去為自己和家人爭取活命的那一碗飯。

    在衙役以及施粥鄉紳派來的下人們的監督之下,災民中的壯勞力或是開墾荒地、或是搭建茅屋、或是幫著縣衙興修水利,剩下的婦人和半大孩子則幫著各家各戶煮粥、分發、維持秩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