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後11章 新年(1/4)

    共和2295年,1月2日,河中國,青木郡。

    當年的大征服時代中,元國皇太子真金戰敗西逃,後來因勢所迫不得不投靠了華夏人,在其扶持下建立了河中國,於大陸中央的幹旱貧瘠地帶中建設了一道“藩籬”。

    河中國對自己的藩籬身份看得很清楚,立國以來積極迎逢漢化,各地都按中原傳統重起了漢名。河中缺水,地名人名多用綠青翠茂等字,這青木郡也是其中之一,位於阿母河中部的核心地帶,乃是東西南北商路匯聚的重鎮。

    去年開戰以來,以印秦軍為主的邊緣聯軍從呼羅珊南部向河中國發起猛攻,一路狂飆猛進,河中軍幾不能擋。直到年底,從中州調來的九州軍陸續抵達建立了防線,秦軍又因補給線過長和天氣寒冷後續乏力,戰線才在青木郡附近堪堪穩定下來,但這短暫的平靜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

    九州軍在青木郡一帶布置了大量的陣地和營地,其中東北部的合羊縣附近有一個規模頗大的後勤基地,配備了許多機械設備,以便就近維修前線毀損的軍械。

    戰事焦急,新年隻是簡單慶祝了一下,鞭炮的紅紙屑被風一吹,在黃沙地上撒得到處都是。在這紅黃土地上,一輛剛修複完的雄象戰車正轟隆轟隆自西向東開過去。

    雄象戰車是印秦軍的重型戰車,在與突厥軍的軍事交流中吸收了不少七式重戰車的技術,重42噸,正麵裝甲最厚處足有100mm,但火炮較弱隻有75mm。總體來說,它給河中軍和九州軍造成的印象極為深刻,戰場上很難對付,初期的潰敗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這種皮糙肉厚的大家夥。不過後來戰事膠著,九州軍也設法繳獲了一些,其中最完整的幾輛送回後方研究去了,其餘的則設法修理起來化為己用,這便是其中之一。

    這輛雄象在場地中轉了一圈,又回到車間之中停了下來,幾名技工立刻圍上去檢修。

    車間另一角有一輛改裝中的30式標準戰車,旁邊幾個人原本在討論著什麽,見到雄象回來,就回頭看了過去。

    “動得還不錯,過兩天就能發下去了……”一位鬢角發白、穿著半舊軍服但身形挺拔的中年男子輕輕說了一句,然後又轉頭對身邊的一名年輕少校問道:“你覺得這大家夥怎麽樣?若是把全師的30換成它,今年就能推回去了吧。”

    華盟地域廣大,長期以來外部威脅也不強,因此軍備研發也有與之相應的特點,相比火力裝甲等硬指標,更側重易用、易部署等軟指標。裝甲戰車是最體現這一特點的軍備領域之一,雖然九州軍最早采用了這種戰爭利器,但為了保證在廣大國土上部署和運動的能力,一直給戰車噸位規定了上限。30式標準戰車就是在現行的30噸上限基礎上設計出來的一型戰車,技術水平很高,但畢竟物力有極限,對上雄象還是難以撼動。

    戰爭開打後,前線裝甲指揮官們飽受挫折,紛紛渴望一型更強大的戰車,自產的新型號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些繳獲的雄象免不了讓他們流口水。但這個郭兼少校上下看了幾眼,並不是很感興趣的樣子,搖頭說道:“確實厚皮,但也談不上頂好……”

    “哦?”中年人眉頭一挑,看向他說道:“小郭同誌眼光頗高嘛,對這大象都看不上了?它那炮塔上還畫著三個圈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