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後6章 夜深(1/5)

    共和94年,6月9日,突厥汗國,埃拉特港。

    “不對勁,這動作太大了,反常。”

    埃拉特港城區北方的一座樓中,“記者”克裏斯托弗用望遠鏡看著北方的突厥軍營,汗流浹背。

    克裏斯托弗名義上是秦國西風通信社駐埃拉特的記者,實際上卻還做著一份兼職,即幫埃及人刺探當地突厥軍政方麵的情報。

    數十年前,突厥汗國不斷向南擴張,侵吞了地中海東岸諸多土地,最後與埃及共和國發生了衝突,兵戎相見。

    埃及共和國是一個成分複雜的國家。大征服時代末期,華夏計劃在香港(蘇伊士)附近開鑿一條運河,以溝通紅海和地中海,但當時埃及掌權的馬穆魯克對此進行抵製。因此華夏禮部就在埃及策劃了一場政變,聯合猶太人、歐洲人、華夏商人和本地人推翻馬穆魯克,建立了一個親華政權,也就是埃及第一共和國。此後世界風雲變幻,埃及政局也不斷變化,經曆過王朝複辟和革命,與突厥人衝突時已經是第三共和國了。

    第三共和國彼時版圖頗大,控製了三教聖地,實力不弱。但當時他們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謀求收回香港運河公司的股權,因此失去了華盟的支持,在與突厥的戰爭中不斷敗退。最後埃及人不得不向華盟低頭請求調停,向突厥割讓了大片土地換得和平。

    埃拉特港位於紅海北端,是突厥人在這場對埃及戰爭中獲得的最南端的一處領土,就在新劃定的邊界附近。它本身的自然環境和港口條件都很一般,但對於突厥汗國來是唯一一處紅海沿岸的港口,意義重大。突厥人對其進行了重點建設,還鋪設了一條鐵路一路向北連接到安條克,一路貫通東地中海地區許多重要城市,成為汗國經濟的重要動脈之一。

    上個月,突厥軍進攻羅馬的戰役被強行叫停,此後就不斷通過鐵路向西南邊境地區運輸軍隊,似乎有在埃及人身上找補回來的意思。埃及人對此也十分緊張,因此加強了情報收集工作。作為下線之一,克裏斯托弗這些日子來就緊盯著埃拉特的軍港和外圍的軍營,眼看著駐軍越來越多,還有大量的火炮和戰車運抵,戰爭意圖幾乎昭然若揭了。

    今日,這些駐軍突然集結起來,大量的戰車和輕型車輛出現在原野之上,遠遠看過去令人發怵,上還不時有幾架戰機飛過,顯然是有狀況了。

    “不好,必須立刻通知……”克裏斯托弗轉身就往樓下走去,試圖用隱蔽的電報機發信——就在這時候,一直靜靜播放著晨間音樂的收音機中突然傳出了嘈雜的噪音。

    克裏斯托弗腳步一滯,臉色唰的一下子白了:“電磁幹擾……?”

    就在噪音的環繞中,他轉頭向北看去,隻見原野上的機械軍團紛紛冒出了濃烈的尾煙,有如象群齊奔,氣勢磅礴地加速向西行去——西邊不遠處就是邊境線了!

    ……

    6月10日,埃及,西奈要塞。

    自從上次戰敗之後,埃及共和國便把對突厥軍的防禦作為國防的第一要務。鑒於兩國邊境附近是大麵積的沙漠無人區,埃及軍方采取的策略是“實內虛外”,在邊境不設重兵,隻布置一些哨站,而在臨近香港運河的內部地區修建防線重點防守。如此這般,突厥軍發動進攻後需要穿越一二百公裏的沙漠,埃及軍便可以逸待勞。

    西奈要塞便是整個防線的核心節點,位於防線正中,耗費巨資修建了大量鋼筋水泥工事,囤積了大量淡水食品彈藥等補給,屯駐重兵。突厥軍若是強攻,必然撞得頭破血流,但若繞過去,又會被要塞守軍切斷後路。更何況實際上敵軍也繞無可繞,運河南北兩座港口城市和運河本身都被華盟劃作了非軍事區,突厥人就算繞過去了也幹不了什麽,還是得回過頭來啃要塞。

    昨日,不列顛軍偷襲海口郡,下震驚,餘波仍在不斷回蕩中。相比之下,同日突厥汗國亦對埃及宣戰,六個師從南北兩個方向攻入埃及境內,反而不那麽令人意外了。

    此時,突厥軍仍在沿著西奈半島僅有的南北兩條公路快速向西推進中,而防線中的埃及大軍也全體待命,準備迎擊。

    西奈要塞的地下指揮部之中,進口的空調設備送進徐徐涼風,電燈大放光明,令這個深處沙漠地下的房間意外舒適。要塞總司令西利穆中將與幾個高級軍官聚集到一起,關注敵軍的動向,準備隨時做出應對。

    一名參謀快步走來,在沙盤上挪動了一批棋子,然後對西利穆道:“前方報告,突厥第七裝甲師行進到了17地區,沒有停下布置陣地。”

    西利穆看了看沙盤,頗感意外:“還沒停下,他們是想幹什麽?”

    突厥軍昨日在沙漠之中狂飆猛進,分兩路推進到了距要塞約八十公裏處,埃及軍本以為他們會擇地構築要塞等待後續部隊抵達以圍攻要塞,沒想到他們今日卻繼續進攻。而且突厥軍沒有直接向要塞攻來,而是持續行軍,一直越過了要塞,有向後方包圍的趨勢。但是要塞全方位防禦,包圍也沒用啊。

    他想了想,決定靜觀其變,等待進一步情報。

    又過了幾十分鍾後,新的情報傳來,隻見突厥軍仍在繼續西進,沒有停歇的趨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