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8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1/3)

    華夏三年,6月2日,玉門郡,疏勒站。

    玉門關始設於漢代,控扼住了通向西域天山的通路。漢代之後,隨著自然環境與政局的變化,玉門關的位置曾經多次改變。最近一次改變是五代末期,玉門關大幅東移至黑山一帶,已不在現在的玉門郡,反而距離酒泉隻有不到百裏,倒是和後世嘉峪關的位置臨近。但是再之後,這最後一座玉門關也被棄置,逐漸消弭在自然風化進程中,不複為險關。

    今日的玉門郡,隻取玉門關之義,卻不複關隘險城之存。畢竟,固國不以山溪之險,更要靠兵革之利。真正防禦這走廊西端、令四鄰夷狄聞風喪膽的,是駐紮在當地的華夏軍和他們手中的犀利火器。

    過去,元國曾在西域和中原之間設置了完備的驛路,肅州(酒泉)與瓜州(玉門)之間就有黑山、赤斤、青湖、疏勒等一連串的驛站。之前這些驛站都被禾忽的部下所摧毀,但屋舍可以摧毀,自然環境可沒法摧毀(或者說來不及摧毀)。驛站本來就是選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設置,隻要有水可以飲用,有草可以喂養牲畜,來往行旅就能在此補給,驛站也就容易重建了。夏國奪取安西省後,雖然一時沒法把鐵路鋪過來,卻也盡可能恢複了這些驛站,往來商旅也受益於此複興起來。

    現在,一眾來自東方的移民和軍人,就停留在兩郡交界處的疏勒站舊址暫歇。

    玉門郡境內有河曰“北川”,發源自南邊的祁連山,先向北流,再折轉向西,通向郡內的瓜縣、敦煌兩縣。疏勒站就設置在這北川的河彎處,現在雖然常住人口不多,但河水潺潺,青草萋萋,煞是個好地方。

    疏勒站舊址中尚有一道土牆殘餘,江南移民們就在土牆中暫歇。土牆東鄰處,一長串平安型越野馬車連成了一個巨大的車陣,車上都滿載著貨物,一群士兵拿著扳手錘子正敲敲打打檢修馬車,而幾百匹馬則在河邊聚散有度地飲著水吃著草。馬群之中,還有一些士兵帶著一些移民,遊走著檢查馬匹的狀況。

    “喏,你看,像這樣,摸不出骨頭,就說明膘還行,暫時不需要補糧。”一匹正在嚼著草的母馬旁邊,那欽下士一邊摸著馬腹,一邊對旁邊的沈元正和其它兩名移民講解道。

    他這麽摸著,母馬也不驕不躁繼續吃著草,看上去性格很溫順。

    那欽現在所屬的是一個典型的後勤營,營中人數不多,但足足配備了144輛大車,定期往返於北庭郡(烏魯木齊)與張掖郡之間,運輸物資。之前他們執行日常運輸任務,行進到酒泉郡的時候遇到這批順路而行的江南移民,然後就接到命令,帶著他們一起上路了。

    這一路上,移民們行路時搭乘後勤營的大車,停車時用年初才學到的技能幫他們照料馬匹,他們也向移民們傳授一些技巧,配合得倒是不錯。

    北庭-張掖間幾乎沒有道路可言,車輛全部在野地上行走,若不是平安馬車配備了板簧減震,又是鋼架車體足夠堅固,還真走不了這樣的路。但饒是如此,每輛車也需要四匹馬才能順利拖動,除了拉車的,還有備用馬和護衛騎兵用馬,整個營幾乎配了七百匹。

    這麽多馬,要是靠吃糧行路的話,那恐怕就得把車上全裝滿糧食才行,也運不了什麽貨了。因此,整個營必須走走停停,讓馬沿途吃草補給才行。隻是靠野草補充能量相當緩慢,往往要在一個站點呆兩三天,等馬兒吃飽喝足了,才出發趕赴下一個站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