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810章 殖民地攻略(1/3)

    華夏二年,共和2119年,1月2日,印度,注輦邦,沙裏八丹。

    注輦邦,位於印度次大陸東南,南至大洋,西至德幹高原,北至金奈,麵積約十二萬平方公裏,也就是故注輦國的主要疆土。此邦境內河流縱橫、耕地廣大、人口稠密,有著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經濟在古典農業時代可謂繁榮無比。

    當年西洋公司滅了注輦國,在這個沒落帝國已經所剩不多的國土上設立了三個郡和一個封國(西瀛國)。後來又不斷擴張,逼降了馬杜賴國,北上擴張到了金奈,到現在已經有七個郡和三個封國了(分別是西瀛國、馬杜賴國和從馬杜賴國南部國土上分裂出來的古佛裏國)。這七郡三國之地便統稱“注輦邦”。

    華夏國成立之後,在本土劃分行省、進行行政正規化建設,而對注輦邦這些海外領地也設立了一套製度管理了起來。

    海外領地又分了兩種:一種是環境較好、原住民較少或者位於關鍵位置的,參照本土政策,由海外省治理;另一種就是那些已經有了不少人口和成熟文化的征服地區,注輦邦就是其中的典型。後者當然不可能完全套用本土製度——一來距離遙遠沒法實時管理;二來當地文化、風土、人種與本土迥異,需要因地製宜施策;三來,呃,同樣的製度也就意味著授予當地人同樣的權利,憑什麽啊?

    而且,從長遠上來看,這些異質文化的地區早晚會產生離心傾向,即使強行並為國土,也會帶來一係列麻煩。所以,尚書省對後者的政策,就是所謂的“邦國化”。在政治上,將一個地理區設為一個“邦”,其下再分若幹直轄郡和分封國,利用當地勢力減少統治成本,同時也分而治之,給以後埋點釘子。在經濟上,不追求長遠的治理,隻追求中短期的利潤,以反哺本土。

    “說起來簡單,但真研究起來的話,這個‘利潤最大化’還是有點難度的。”何魏一邊給符凱偉倒著茶,一邊如此說道。

    何魏當年商務部出身,在崇明島掌政過幾年,後調回本土,五年前又接替高川,成為了西洋公司的總經理。西洋公司轄區遍布整個西洋,麵積廣大,他在各邦之間不斷巡視,這段時間就到了注輦邦,呆在高韋裏河河口處的港口城市沙裏八丹處理事務。

    而符凱偉現任海軍第一艦隊提督,今年來到西洋戰區換防,今天正好率艦隊抵達沙裏八丹,於是何魏就給他接風洗塵了。現在還不到宴飲的時候,兩人在總督府的辦公室中相對飲茶,隨便聊聊天,這就聊到了殖民地的經營策略。

    符凱偉端起這杯紅茶喝了一口,問道:“哦?難在何處,光是搶錢的話,應該不難吧?”

    何魏搖頭道:“搶錢倒是不難,但光搶能搶多少?咱們雖說不指望長長久久占著這些殖民地,但幾十上百年總是能期待的,要研究的是在這麽長段時間裏取得最大利益,而不是做完一錘子買賣就沒了。”

    “哦,也是……但你們每年從那些個莊園裏收那麽些稅,還有壟斷貿易的經營收益,不也跟搶差不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