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796章 旱地行舟(1/3)

    華夏元年,7月4日,吳堡縣。

    陸戰二旅順流直下,第二日便抵達了下遊的吳堡縣。

    吳堡原為河防水寨,逐漸人口聚集置了縣,縣城位於黃河西岸,與葭州城一樣是依山而建。縣城對岸有渡口“軍鋪渡”,連接著通向太原的山路,是自古以來黃河北幹流段最重要的渡口之一。

    從傳統眼光來看,吳堡城堪稱扼喉之關,因為此城下遊不遠處就有一段狹窄激流段,外敵到來之時,沒法安然通向下遊,也沒法下船去攻寨——因為軍城建在高山峭壁之上,城下幾乎沒有落腳的平地,船上兵丁根本上不了岸……這麽一來,你在船上能幹什麽?總不能指望射箭把敵人土石築成的要塞射塌吧?相反寨中是有床弩和投石機的,在河麵上呆著隻會被動挨打。

    所以,在過去的時代,想拿下吳堡,隻能先設法從別路拿下吳堡以西的綏德,再走陸路從背後攻向吳堡。而現在,卻不用這麽麻煩了。

    “轟……!”

    黃河之上,八艘白鹿級一字排開,向西岸山壁上的吳堡城傾瀉著炮彈。土石不斷剝落,在傾斜的山壁中滑下,落入洶湧黃河水之中,發出的落水聲又淹沒在轟隆的炮聲裏。

    在這般強大的壓製之下,吳堡守軍自然做不了什麽事,又有幾艘蒸汽船越過戰列線,前往前方的激流段勘探水文、規劃航路。

    而在它們後方,運輸船隊已經在東岸的軍鋪渡登陸,將第四營放了下來。

    士兵們在忙碌地從船上搬運物資、構築營地,而旅長史方和對四營長程峰囑咐道:“按計劃,你們占領周圍的幾個山口,等穩下來後可以往東去石州探探,但如果遇到大隊敵人還是撤回營地固守!”

    從軍鋪渡可以走山路經石州、汾州一路向東前往太原盆地,而此時太原的北、東兩麵正遭受華夏軍其餘幾路軍的進攻,若是西邊再受到襲擾,必將嚴重幹擾元軍的布置。不過山西一帶已經匯聚了四路大軍,足夠給當地元軍麵子了,沒必要再把第八路的寶貴兵力浪費在裏麵,因此留下的這個第四營隻是起威懾兼看守水路的作用,並不需要真的冒進。

    程峰行軍禮道:“必不辱命!”

    史方和點了點頭,然後就帶人往晚竹號上走去:“這樣,我們也該繼續南下了。”

    ……

    7月5日,船隊南行大約百公裏,抵達又一處關險前。此處黃河左彎右繞,船行不易,又有兩座關城夾岸而起,西岸有永寧關(後世延水關),東岸有永和關,皆是古來險關。隻不過,這兩座關城修建的本來目的是攔住兩岸的陸路而非對付河上的船隻,所以無法阻擋陸戰二旅船隊的腳步。

    史方和留下第二營和三艘白鹿級慢慢對付兩座關城,自己帶著主力繼續南行,又彎彎繞繞前進了百公裏,抵達了此行最大的難點——壺口瀑布。

    在此之前,他們也多次遇到航行艱難的河段,但無論多麽艱險,都不能與這個天下聞名的壺口相比。在這個位置,由於特殊的地理構造,數百米寬的黃河河麵在幾乎毫無過渡的情形下收縮入幾十米寬的壺口河槽之中,流速激增,一直流動數公裏之後才噴湧而出,形成壯觀的瀑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