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777章 雲中(1/3)

    1276年,10月10日,元國,大同府。

    目極煙沙草帶霜,天寒歲暮景蒼茫。

    坑頭熾炭燒黃鼠,馬上彎弓射白狼。

    上將親平西突厥,前軍近斬左賢王。

    邊城無事烽塵靜,坐聽鳴笳送夕陽。

    ——明·於謙。

    黃河自青藏高原而來,在中遊形成了一個“幾”字形,而這個幾字和太行山夾出了一片地形封閉的地域,也就是後世的山西省、現在元國的河東山西道。

    (注:元朝的行政區劃足足有行省、道、路、府、州、縣六級,太厲害了)

    山西之地群山環抱,人口大多生活在山間的小塊盆地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正中的太原盆地,耕地麵積最大、水資源相對充足,有最多的人口,也是自古以來的晉地重鎮。

    太原以北是忻州盆地,忻州盆地之北有一雄壯的大山橫亙東西、阻隔南北,即雁門山-恒山山脈,雁門山上便有天下聞名的雁門關。

    出了雁門關再往北,又是一塊盆地,內有朔州、大同兩座重要城池。這塊盆地麵積同樣不大,但就沒南邊那幾塊盆地那般封閉了,與北邊草原有諸多山口可以交通。

    因此,曆史上此地經常被草原民族襲擾乃至占據,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於遼朝,其中那個“雲”指的是雲州,也就是後來遼朝所設的西京大同。

    此後大同又曆經金、元兩朝,一直都有濃厚的草原氣息——

    直到現在!

    “砰……砰砰……砰!”

    大同城東北的聚落關前,兩國軍隊正在對峙著。

    聚落關是大同府眾多關隘中較大的一處,位於一處山道的南方盡頭,地形狹窄。雙方在關前正麵相逢,也用不了什麽奇謀,就是常規的步兵在前列陣,騎兵在旁待命,一部分輕騎在兩軍陣前的空地上不斷交著手。

    不過,戰局很快出現了一麵倒的趨勢,元軍輕騎被數量少得多的華夏鐵騎驅逐了回來。雙方會麵之時,夏騎往往隻是一舉手,元騎便落馬身隕。到後麵,元騎甚至不敢離敵人太近——對麵騎的可是青島駿馬,稍近點就被黏住甩不開了。

    元軍陣中,大同行軍萬戶安琬見己方敗退,麵不改色——這幾年來他駐守大同,與東海軍多有交手,早就輸習慣了。

    他看著對麵熟悉的軍服和陌生的“華夏”旗號,喃喃道:“夏國初立,這是要拿人祭旗麽?”

    兩年前元軍燕京大敗?東海軍出關占據上穀之地,大同一帶的元人一度人心惶惶——上穀與大同之間雖然有山脈阻隔,但可通行的山口也不少?可謂處處漏風?一旦凶惡的東海人打過來,可怎麽抵擋啊?當時駐守大同的安琬就壓力山大?翻出家傳的武學,拚命練起了兵?加固城防關隘?甚至還打算修長城防備?好一通忙活。

    不過後來他們擔心的事一直沒有發生。

    這兩年來?東海軍雖然在草原上大舉出擊,但並沒有對西邊的大同動手。上穀郡的守軍基本上呆在山穀間一動不動?隻要你不去惹他們?他們也不會過來找你麻煩,所以安琬守起來很安穩。他自然希望這樣的安穩一直延續下去,但是今年十月風雲突變,東海國稱朝建製,搖身一變成了華夏國?然後夏軍就這麽打過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