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758章 征服大漠(1/3)

    1275年。

    第四野戰旅在攻占臨潢府後,稍作休整,又繼續西進,沿著潢水(西拉木倫河)河穀穿過了大興安嶺,來到了西側的大草原上,在潢水源頭處建立了“潢源營地”。

    潢源營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不但處於東西草原間的交通要道上,還是漠南漠北的分界處。

    自古以來,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愛恨情仇便是中原對外戰爭的主要戲份。而談到對北的戰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巨大的自然地貌——戈壁。

    戈壁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化地區之一,南抵黃河和青藏高原,西至天山,東部接近大興安嶺,幾乎堵住了傳統漢地的大半個西北部。

    這麽一片巨大的沙漠,對古代的軍事地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好處來說,這片大漠限製了遊牧民族的生存,減輕了漢地的軍事壓力,隻需要重點防守幾處關鍵地區即可,避開了四麵皆敵的局麵。但從壞處來說,這片荒蕪之地又限製了中原王朝向北主動出擊,每次把敵人趕出漠南,他們又就逃回漠北,百年後又有一支強悍部落崛起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且這茫茫大漠雖然令人望而卻步,但也不是真的絕地,每每都有豪雄率領部民自戈壁之中突然冒出來,打中原軍隊一個措手不及。所以中原王朝才經常會修建橫亙整個北方的萬裏長城,以防備這些概率很低但不可不防的突然襲擊。

    由於戈壁的存在,可以把茫茫北地分為漠南、漠北兩部分。漠南就是後世的內蒙古,水草豐美,人口和牲畜承載力都較高;漠北則大致是外蒙及以北(有沒有這個“及”都差不多,再北就真沒幾個人了),生存環境惡劣,即使是21世紀都隻有三百萬人口,古代就不用說了,但這種苦寒之地也往往能出最堅韌的戰士。

    自古以來,征服漠南相對容易,隻要培養一支強軍,以漢地的資源為依托,很容易就能在距離較近環境也較好的漠南草原上站住腳跟。但想征服漠北就難如登天了——因為這真的是在“登天”,以百萬民夫為十萬軍隊運輸補給?    這十萬軍隊裏又有九萬還是要用來運糧草?    真正作戰的也就一萬而已,仿佛壘人梯一樣壘到天上去?    稍微出了點紕漏就全軍崩潰?    即使成功也沒法在漠北建立長期統治。

    雖然艱難,但是東海人想達成控製草原大漠進而恢複晉陝水土的目標?    這個漠北是非得控製不可了。但一口也吃不成個胖子,不能好高騖遠?    先從漠南搞起吧。

    之前說戈壁“東部接近大興安嶺”?    這個接近點,就是潢源營地附近了。自潢源營地再往西一百多公裏,就是戈壁沙漠,所以這一線就是漠南漠北的分界線。傳統來說?    雖然大漠之中也有通行的途徑?    但一般人沒事不會去裏麵折磨自己,北上南下都是沿著東邊這一百公裏的草原地帶行進的。也就是說,隻要控製住了潢源營地附近,就是控製住了漠南漠北交通的大門。

    當然,光有這麽個孤零零的營地?    也沒法堵住上百公裏的廣闊地域。所幸之前的蒙元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在潢源營地西南一百公裏處經營了開平、桓州二城?    前者位於燕山北麓,後者接近大漠邊緣?    一右一左卡住了漠南水草豐美之地的大門。開平城之前已經被東海軍攻占,桓州尚有元軍盤踞?    隻要再把這個問題解決?    三個要點相互配合?    就能相對穩固地控製這處咽喉之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