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734章 元軍的反擊(1/3)

    1273年,11月7日,大興府。

    大興府原為金朝的“中都”,當年被蒙古攻占後改稱“燕京”。原本的曆史上,元臣劉秉忠在大興府城東北修建新城,成為元朝的“大都”,也就是一直延續到後世的北京城。

    這個時空,由於東海國的崛起,燕京離海過近,不適合作為都城,元朝定都到了長安。元朝立了中上北西南五個都城,燕京不僅沒做成首都,連個副都的地位都沒混到。雖說如此,但燕京作為北地重鎮,地位仍是不可忽視的,沒給它安一個“都”的名頭,與其說是輕視,不如說是過於重視,害怕被奪取之後丟人。

    如今,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和中書省右丞相安童就坐鎮在大興府,調度指揮與東海國的戰事……

    戰事不妙啊!

    “報!”

    大興城外的大寧宮中,一名侍從匆匆進殿,將一封急報交給了安童。

    安童看過之後,歎了口氣,將信轉遞給真金,自己走到一幅平鋪著的大型河北地圖前,把一枚紅色棋子放在了南邊景州的位置上。

    他看著地圖上連片的紅棋,歎道:“東邊遷安、灤州開城的消息剛回來,南邊景州就陷落了,東海軍的進展又加快了啊。”

    如今河北遭受南北兩線夾攻。南邊史炫的野戰兵力戰敗後,東海同盟軍全麵出擊,很快就占據了一大片州縣。之前河北元軍大量的精銳被朝廷抽調去湖北作戰,真金手中能調用的野戰部隊不多,不能立刻救火,隻能任憑東海軍行動,期望他們兵力攤薄之後再一舉出擊。但雪上加霜的是,北邊遼地又局勢突變,遼王耶律忒哥和榆關劄剌兒帖木兒臨陣叛變,引東海軍入關,盧龍城被屠,周邊諸城池膽寒開城,平灤路瞬間變色,簡直不能再壞了。

    真金也坐不住,走到地圖旁邊,問道:“安童安答,你怎麽看,我們是東進救援豐潤,還是按早先的計劃防守河間府?”

    安童也是劄剌兒部的人,是木華黎的四世孫,根正苗紅,而且自幼聰穎,深受忽必烈的喜愛。因此他小小年紀就被忽必烈用於帶領侍衛親軍,後來更是在二十多歲的年紀直接提升到了右丞相的高位,簡直誇張。

    他的歲數要比真金小幾年,但一向聰明,因此真金經常向他請教問題。

    早先,他們的計劃是等東海軍進逼到河間府附近(位於燕京南方三百裏)的時候再出兵救援,以養精蓄銳的精兵攻他們的強弩之末。可後來四野入關,進展一日百裏,他們又緊張起來,試圖先東進抵擋這一支兵鋒。但現在南線的東海軍又奪取了景州,眼看著馬上就到河間府了,真金就又猶豫了起來。

    這兩個巴掌一起扇,真是愁人啊。

    安童搖頭道:“還是先向東。南線雖亦有東海軍,然而河間府南有滹沱河,北有白洋澱,如今入冬天寒卻又未凍實,這兩片水域都是陸路難行水路不通的時候,東海軍就是光行軍都得行上一陣子,暫且可以不去管他們。而東線從平灤到燕京就一條路,東海軍若是有意進取,必將勢如破竹,所以非得先擋下這一路不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