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726章 射雕(1/3)

    1273年,10月18日,博州。

    “射雕隊”最初是11年前臨時組成的線膛槍小隊,因狙殺了蒙古親王塔察兒而聲名顯赫。戰後這個小隊一度大幅擴張,過去的輕步兵就大多與射雕隊有傳承關係,但再後來軍中普及了線膛槍,他們的存在感有所減弱,逐漸演變為一個給各單位培訓精確射手的機構。

    再後來後膛槍也普及了,獨立的輕步兵編製的定位也變得尷尬,就又與線列步兵融合進了一起,成了現在的標準步兵。但是,普通士兵在一百米上能打得不錯,過了二百米就有些飄了,精確狙擊的需求雖少,卻總歸是存在的,不能總讓士兵去蒙。因此,總參又複活了“射雕隊”的編製,給一個營配屬少量的精確射手,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這個射雕隊就到了動用的時候了。

    楊思泉上士是他們的隊長,接到命令後對晉衝行了一個軍禮,又看了一下遠處的元軍炮位,道:“小意思。”

    很快,他就帶著五名精確射手騎馬趕赴了前線,在距離炮位近四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臥倒!”他翻身下馬,側拉馬韁同時拍了拍馬身,馬兒便聽命地側臥在地,用自己的身體為他搭起了掩體和射擊台。

    其餘射手也如法炮製,楊思泉對弟兄們信心很足,沒有去幹涉他們的操作,自顧自解下了背後的步槍袋,將槍從袋中取了出來。

    幾名過來臨時掩護他的普通步兵見了這把槍,立刻眼前一亮:“好俊的槍!”

    也難怪,從風暴槍到最新的星雨,一係列步槍雖然內裏變化許多,外觀卻都大致保持了不變,看多了都審美疲勞了。而楊思泉這把槍則截然不同,黑漆漆的機匣和槍管大部分都裸露著,直白地透出金屬美感,隻在機匣前部有一段橙紅色的護木,上麵還有一排透氣孔,頗有點睛之感。槍托也與傳統的木托不同,整體幾乎成四方型,中間卻鏤空,前部雕出了一個手槍握把的形狀,很特別,卻又很協調。

    最為特別的,是機匣上方還固定了一個一看就很昂貴的瞄準鏡!

    楊思泉不去理背後的竊竊私語,持槍趴在了馬身上,打開保險,拉開槍栓塞進去一枚細長的子彈,透過瞄準鏡看向了遠處炮位上的元軍炮兵。經過2.5倍的放大,遠處的人幾乎如同百米靶一般清晰,楊思泉用標尺上的“3”刻度對準了一個炮兵的胸部,毫不猶豫地扣響了扳機!

    “砰!”

    隨著一聲槍響,一顆8.8mm直徑的鉛彈嵌入膛線,在槍管中旋轉加速著,一直提升到500m/s的高初速,然後劃著低伸的彈道飛行出去,不偏不倚地正中了那名炮兵,阻斷了他試圖往炮口裝填炮彈的舉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