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667章 臨安事變 九 轉角(1/3)

    熱門推薦:

    1273年,4月14日,14:00,臨安。

    林宇身邊有一群身著經典紅白藍軍服的海軍陸戰隊員,不多,但他對他們的戰力很有自信,布置好任務後,便把指揮交給了他們當中領頭的羅八五中尉,自己繼續去別的方向調兵遣將去了。

    羅八五在海軍中資曆也算老了,是十三年前在崇明島上入伍的四川籍水手,那時崇明島甚至還不在東海國治下呢。不過由於文化程度不高,這麽多年他也才混了個中尉。現在,他看著遠處黑壓壓的敵軍,不懼反喜——要是打退了他們,怎麽也是件不小的功勞吧?停了好幾年的軍銜也可以動一動了。

    所以,他當即就著城牆的走向規劃起戰術來。

    臨安城牆不是一次修成,而是借著地勢多次擴建的結果,因此城牆的形狀並非四四方方筆直的那種,而是多處彎折,有凹有凸,形成了複雜的線條。這樣的構造對於東海軍並不是很有利,因為他們的武器以射程見長,戰場自然應該是越空曠越好。但真正的軍人絕不能被客觀條件的不如意打倒,羅八五稍看了一會兒,便對士兵們招呼道:“走,去前麵的那處寬敞地列陣,阻擊前麵拐角處的敵軍!”

    他所指的“寬敞地”就在嘉會門東邊不遠處,這一段左有人馬登城用的馳道,右有凸出城牆的馬麵,橫向空間比起狹窄的城牆寬上不少,更適合用於布置火力輸出點。

    而這個寬敞地再東邊幾百米,便是外城東南城牆的拐角處。這個拐角處有一個水門,錢塘江的一個支流從這處水門流入城中,向北分成“大河”“小河”兩條南北向的河流,為城中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和物流通路。水門處既是控扼水源的要地,同時也是現在羅八五他們能打到的最遠的地方了。

    人少好指揮,羅八五隨便一比劃,就帶人在“防線”上排好了隊形。實際上就是一個密集的兩行橫陣而已,堪堪從馬麵一直延伸到了馳道。此時,宋軍尚未到達水門,羅中尉趁機掏起望遠鏡觀察起他們來。

    這批宋軍人數在一千以上,前後分了三段,看著應該是三個新軍部。他們現在在城牆上行軍,倒有點精銳氣質,從城北一路走過來,還能保持住隊形,很了不得了——話說回來,要是保持不了隊形,在狹窄的城牆上根本也走不起速度來,早就自己撞一起了,能走過來的必然是有秩序的。

    “還真是齊整啊。”羅八五在望遠鏡用刻度比照著宋軍的身形,估量雙方的距離,“好,就讓你們齊齊整整地在一起……六百米,穿甲彈,預備——”

    隨著他的命令,列陣的陸戰隊員們輕鬆寫意地從彈藥袋取出一枚黑頭銅殼彈,裝進了真隕星步槍的槍膛內,然後舉槍瞄準了前方。

    這種子彈是新產品,相比普通銅殼彈,主要區別在於彈頭材質大部分都是鋼,隻在邊緣覆了一層銅以嵌入膛線,長徑比更大,重量倒仍然是與鉛彈相同的25g。這一來可以節省用鉛,二來在擊中重甲的時候可以更好的穿透。新研發的銅殼彈本來存量不多,但這次緊急行動也顧不上節省了,一股腦都帶了來,所以他們有的是可以揮霍的。

    黑頭彈並不盡善盡美,有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是穿透力過於強了——這當然是問題,萬一敵人沒穿盔甲,反倒容易一槍兩孔直接從肉裏穿過去,沒造成致命的傷害。現在林宇指定士兵們用這種穿甲彈,其實就是看中了這個缺陷——對麵怎麽說也是同胞,還是留點手,致傷而不致死吧。這或許有些假惺惺,但至少能讓自己心安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