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96章 寧陽模式 下(1/4)

    1270年,1月19日,泗水縣,水晶宮。

    

    陳海和呂子然等人換到了一處不大的雅間裏,隨意聊了一會兒家常事,酒菜就送了上來,然後便開始推杯置盞。

    

    酒過三巡,王銑借口解手,帶著呂家的廝一起離開了雅間。

    

    既然室內隻剩下兩人,陳海便再無顧忌,舉杯對呂子然問道:“度遠,如此慎重,可是你們寧陽士紳商定修路事宜了?”

    

    起來,這便是陳海今約呂子然來要談的正事了,也就是在泗水寧遠兩縣之間修建一條高等級公路的投資計劃。

    

    東海國近年來大興基建,但畢竟現在的建設能力跟後世實在沒法比,管委會隻能專注於主幹道的修建,次級道路就隻能交給民間了。為此,他們鼓勵民間自籌資金修路,在符合交通部的道路標準後,準許他們在二十年內對過往車輛收取一筆合理的過路費。

    

    這種模式已經有了成功的先例,比如私營的諸城-安丘公路。諸城、高密、安丘三縣的位置大致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不過國道卻隻修了高密-諸城和高密-安丘兩邊,而諸城-安丘段就被空了出來。一開始,這沒什麽問題,畢竟在此之前基礎設施和商業活動幾乎等於沒有,人們也不覺得這有多不方便。但之後隨著人員物資的流動日漸繁盛,當人們體會到國道的便利之後,就開始對這個缺憾感到不滿了。而不滿就意味著商機,後來就有一幫在諸城農貿市場發了財的商人共同合股,請著名的勝利建築公司募人修建了諸-安公路。

    

    本來,他們並未指望這條路能賺什麽大錢,隻要能在功德碑上留名就算無憾了。但安諸公路投入運營之後,由於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被填補,流量很快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畢竟有了路之後節省的物流成本是顯著高於那些過路費的。因此,把帳一算,收益率就顯得很客觀了。

    

    這個消息爆出去之後一度引發了轟動,鬧上了報紙和論壇,甚至有齲心官方看著眼紅會收回運營的,鬧得管委會少見地在報上刊登聲明對此進行辟謠,重申了收費權受法律保護,並鼓勵民間資本繼續投資其他道路建設。

    

    因此,這之後就引發了投資修路的熱潮,大量私營公路上馬。泗水縣這邊也受啟發,議員們打算籌集一筆資金,修建泗水縣與寧陽縣之間的公路。

    

    泗水縣因商貿而興,交通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往東的通道方向有國家修建的國道和鐵路,不用他們操心,而往西南的兗州方向有泗水這條然水路,暫時也不急,所以當務之急就是修通向西邊寧陽縣的道路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