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78章 黑龍江上 五 奴兒幹(1/3)

    1269年,6月25日,黑龍江,奴兒幹。

    

    “原來如此,這奴兒幹城還真不好對付。”

    

    鬆花江號上,潘學忠放下望遠鏡,看著東方特林山上的奴兒幹城,皺起了眉頭。

    

    幾前,他率領北疆支隊到達了黑龍江口,在入海口處北岸的一處高地上建立了營地。那個地點大約在後世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附近,現在已經有少量吉裏迷和水女真人聚居生活,由於地處入海口的優越位置和地勢較高不怕洪水的特點,被東海人不客氣地看中,準備建設成他們未來在東北海區的主要基地,也就是預定成立的黑水郡治所所在。

    

    實際上廟街這裏不是很適合用作港口,因為河流入海口處水體含鹽量低,容易封凍。但是在冰雪地的外東北,即使是高濃度的海水也會結冰,所以也不差這點了。

    

    艦隊這次帶來了充足的建材,準備在廟街建設一個六棱形的大型圍屋——黑龍江這裏不會有有火炮的敵人,所以暫時也不需要浪費建材建設棱堡,有一處早期風格的圍屋型堡壘就夠了。

    

    不過圍屋也不是一能建成的,所以潘學忠把事情交給手下,自己帶著兩艘江級和兩艘星火級,搭載了一批部隊,繼續溯流而上,來到了上遊的奴兒幹城。

    

    自廟街沿黑龍江溯流而上約百公裏,可以發現一條大河自西而來,匯入黑龍江。此江即“亨滾河”(後世阿姆貢河),在它的河口對岸有一處高山“特林山”,奴兒幹城便建於此山之上。

    

    奴兒幹城始建於唐時的渤海國,曆經遼、金,現在是蒙古朝廷在東北地區的兩大城池之一(另一個是南方的哈州)。不過此城並非一座傳統的人口自然聚居形成的城池,而是一座完全的軍事要塞,建在險峻的特林山上,周邊全是茂密的山林,幾乎沒有平地,黑龍江直接沿著城下的懸崖峭壁衝過,易守難攻之至,實在不是個善茬。

    

    兩艘江級和兩艘星火級在奴兒幹城下遊弋著——這時候就能看出蒸汽船的巨大優勢了,兩艘江級靠著螺旋槳在水中橫行霸道毫無顧忌,星火級卻需要不斷尋找風向折線前進——引發了城中饒注意。城寨裏麵響起了鼓聲,原木結成的城牆上開始有人探出頭來,還有聽不懂的呼喝聲傳來。

    

    潘學忠拿起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兒敵情,心中列了幾個方案後,叫來兩個向導,問道:“奴兒幹城裏有多少兵?”

    

    這兩個向導很有意思,一個是鐵牛幫派來幫忙的,能比劃著跟土人交流幾句,另一個是廟街當地的吉裏迷人,能比劃著跟外人交流兩句。呃,實際上雞同鴨講起不到什麽作用,但現在條件有限,隻能找這麽一個組合湊合一下了。

    

    兩人比劃了一下子,那個吉裏迷人張開兩個巴掌,伸出十根手指,嘴裏念念有詞,一連比劃了好幾下。

    

    潘學忠頭疼地一拍腦袋:“幾十?上百人?算了,反正就這樣了,打打看吧。”

    

    蒙元雖大,卻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忽必烈雖然在中原已經夠焦頭爛額的了,但仍未放棄對這些邊角地區的統治,這幾年穩步把自己的官僚和領主派遣到了這片海疆區。不過本來這一帶也人煙稀少,沒什麽反抗力量,因此所謂的統治也就是派人插個旗的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