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72章 大哉乾元 上(1/3)

    1269年,己巳,東海商社登陸第十五年,南宋鹹淳五年,蒙古至元六年。

    6月16日,大暑,別失八裏。

    別失八裏,大約在後世烏魯木齊以東約百公裏處的吉木薩爾縣附近。簇位於山北麓,受益於高山流水,是西域大漠中珍貴的農業區,也是東西商路的必經之地,曾是唐朝控製西域的北庭都護府所在。唐朝衰落後北庭多次易手,但一直是西域地區的核心城市之一。蒙哥即位後,在當地設置了“別失八裏等處行省”,以此為基礎掌控西域。但忽必烈與阿裏不哥兩兄弟鬧翻之後,開平朝廷就失去了對別失八裏的控製,讓這個西域要地落入了阿裏不哥之手。

    起來,這兩兄弟的爭端比曆史同期持續了更長的時間。

    一方麵,忽必烈失去了山東這一大片富裕的地盤,連帶著財政收入和鈔法雪崩式垮塌,不得不收斂爪牙、休養生息,無法頻繁在大草原上進取。

    另一方麵,忽必烈為了穩固漢地的統治,不得不向漢侯妥協,承認他們的封建權力,並表現出積極漢化的姿態,但這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些蒙古貴族的不滿,使他們投向了阿裏不哥一派。

    兩方麵相加,使得阿裏不哥得到了更多的生存空間,成為了盤踞西域和漠北西部的一大勢力。但他也無法攻入漢地,兩兄弟就這麽一直僵持著,誰也奈何不了誰。

    但從前年開始,事情逐漸起了變化。

    忽必烈朝廷雖然財政瀕臨崩潰,但控製區畢竟迎來了難得的和平,人民休養生息,同時又受外界商貿刺激,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明顯恢複,倉儲充盈,有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同時,新銳火器技術的擴散,使得親身體驗過它們的蒙軍吃到鄰一波技術紅利,在戰鬥力上壓過了同等的叛軍。而有了物質基礎和強大武力之後,忽必烈就能拉攏住大世侯,從領主和平民那裏征收到更多的人力和稅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財政困境。

    於是,戰事的平開始向忽必烈傾斜。

    前年,朝廷恢複了從東勝(後世呼和浩特托克托縣)到應理(後世寧夏中衛市)的黃河河套段航路,使得物資和人員能源源不斷地輸往河西走廊,並通過河西走廊討伐盤踞在西域的叛軍。到了現在,戰線已經推進到了別失八裏附近。

    時間已經到了大暑時節,正是別失八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當地的局勢也如同氣一般火熱起來。

    別失八裏東南部山中的千佛洞中,蒙軍主帥,也就是忽必烈的第四子“北平王”那木罕,虔誠地對一尊近七丈高的佛像點上了香,並跪下來祈禱著戰事順利。

    千佛洞始建於唐朝,後來掌控西域的吐蕃、高昌回鶻等政權也都信仰佛教,因此這裏一直香火不斷、持續擴建,現在已經是絲路上首屈一指的佛教聖地了。曆史上,要直到後來察合台汗國改信異教,在西域普遍開展滅佛運動,這處人文遺產才會毀滅。但至少在當前,這個時刻尚未到來,千佛洞依然是西域的一處勝地,也因此被篤信佛教的那木罕用作指揮圍困別失八裏的大軍的指揮所諸地。

    祈禱過後,那木罕又讓人送上了祭品,其中最顯眼的是一盤土豆——別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