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66章 通商 一(1/3)

    1267年,10月8日,萊州灣。

    西洋公司攪動的風雲已經塵埃落定,那邊畢竟是錦上添花,本土的發展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又是一年北風起,隨著陸上溫度的驟降,海上貿易卻又進入了一個火熱的階段。

    這些年來,由於新船型、新帆裝、新導航技術的擴散,區域海貿受風向的限製越來越,除了多台風的那段時間,幾乎全年可通航。但技術的普及畢竟需要一些時間,一些根基淺的海商仍然隻在風期做些季節性的貿易,這固然不太合算,但由於市場潛力足夠巨大,他們還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的。

    比如這艘掛著傳統硬帆趁著北風和朝陽駛入膠水河的三桅沙船,就是這類季風商船。它的船身老舊,掛著兩麵認旗,一麵是“鹵字歸屬地旗,一麵是“陳”字商號旗,應當是一艘來自於蒙統區平灤路的商船——蒙統區雖然海貿不如南邊發達,但也是有一些海商的,而且自從五年前和平了之後,這些海商也是在逐漸壯大的,至少在渤海地區並不罕見。不過畢竟是“敵國”船隻,在進入河口之前他們就被河海衛隊巡邏船攔了下來,好生檢查過證件和貨物,才放他們入境。

    過關之後,一名麵紅膚白看上去就養尊處優的男子從船樓中走了出來,張望了一會兒周邊的景色,就對正在掌船的陳家綱首問道:“這便是膠水了?船真多啊。綱首,我們離新河鎮還有多久?”

    新河鎮,也就是山河防線重要躲的新河要塞所在之地。這個地方過去曾經劍拔弩張,但現在已經處於腹地,多年未遇戰事,反而由於處於膠水航路和東西陸路的交匯之處,商業氣氛日漸濃厚。膠水經過疏浚後,大部分海船可以在非封凍季直接駛入新河鎮碼頭,現在簇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商貿重鎮,也正是這艘船的目的地。

    綱首也不是第一次來這裏了,不假思索地答道:“還得有約莫一個時辰吧,急不得。外麵風大,李員外還是回去歇息吧。”

    這現在又是初冬又是清晨又是開闊水麵的,寒風確實吹得人有點受不了。“李員外”裹了裹身上的皮袍,道:“那好,有勞你了,我還是回去先看會兒。”

    於是他便轉身領著隨從回到了船樓之中自己的房間裏,先是從丫鬟手中取過一個紫砂杯喝了一口熱茶,又瞟了一眼桌上的日曆:“今……木曜日,月相是……”

    然後,他便習慣性地喊人取出一本封皮寫著《三千六百年陰陽象術數集萃》的書翻了起來。

    李員外名叫李焅,是灤州一世家大族的子弟。這李家據晚唐時期也頗為興盛,但後來遼來降遼,金來降金,蒙來降蒙,已經數百年不在漢人王朝治下了。不過,雖然身仕外族,但李家人一直在家鄉圈地自治,過得其實相當舒適。

    而且,北地雖然不如南朝那般重文,但也一直沒斷了傳承,對南方的先進文化相當仰慕,一有機會就會主動向南學習。反倒是南宋把他們的那些陳腐典籍視之如珍寶,保密起來不準外傳,生怕人家學了之後強國強兵。

    當然,這種保密也沒什麽實際效果,有心人想要當然是能搞到的。尤其是五年前,兩朝開邊互市,南邊最新的文化成果猶如流水一般湧入北境,令饑渴的北地文士大呼過癮。這李焅就是其中一個,他是家中嫡係的第七子,沒什麽繼承的希望但也衣食無憂,自不愛武藝反倒喜讀書,家中人也由著他,久而久之,就成簾地一個有名氣的文士了。開邊之後,各類新書流入灤州,讓他如癡如醉,這本占卜書就是其中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