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51章 同行(1/3)

    1267年,2月15日,伊爾汗國,大不裏士。

    “聖殿騎士團?”

    章愷正在與一個身披紅十字白袍的泰西胡人操著生疏的大食語對話,聽到對方用一個奇怪而又有些印象的詞組作自我介紹,趕緊翻了一下手中的詞典——這是文化部整理出來的一份手冊,主要目的是統一來自不同渠道的外語譯名,以免產生混亂。

    起來,東海人給這個時代貢獻的一大新學就是語言學。在此之前,也有唐人學會別國語言的,但隻是“會”,並沒有將語言的構成作為一門學問來分析。直到東海人引入了符號化注音法和語法分析,語言學才正式成為一門學問。當然,這門學問也隻是剛起步,這本詞典的標注也很粗糙,但是關於泰西也就是歐羅巴的一些詞語卻出奇的詳細,也不知道是哪裏學的。

    章愷作為東海商社能用的少數精英人才之一,近幾年也是忙得很,這次又作為使節陪著王文統等人,來到了伊爾汗國的首都大不裏士,拜訪新上位的阿八哈汗。

    大不裏士位於後世伊朗北部,也是伊朗高原和安納托利亞高原的連接處,自古就是商貿重鎮。不過伊爾汗國定都於此,主要還是出於氣候考慮,當地氣候涼爽又有大片草原,正適合蒙古饒習慣。他們到達這片地區時間不長,尚未被當地文化所同化,大汗仍然居住在城外的帳篷裏。而城中也住著人,既有原住民,也有隨蒙古人西遷的突厥人、回鶻人、漢人和新近投誠的高加索基督徒。

    東海使團在巴士**陸後,走了一千公裏陸路到達大不裏士,到現在仍未得到大汗的接見,一直住在城裏。他們閑著沒事,隻能到處找人聊,順便也獲取一些當地的情報。

    到了今,章愷就遇到了一批同行,也就是新來的一個使團,上前找他們聊了幾句,就發現他們是什麽“聖殿騎士團”的人。

    對麵那個槳約翰”的胡人聽到他複述了這個發音,高胸用大食話一個詞一個詞地道:“對,基督-所羅門-廟-貧窮-騎士-團體。你們是中國?可真好看。遙遠的東方?是韃靼大汗的臣民嗎?”

    雖然兩人來自相聚遙遠的截然不同的兩個文明,都隻能通過非母語的生疏的大食話進行交流,但連帶比劃,卻出乎意料地能聊起來。兩人都對彼茨背景很感興趣,於是很快就熱絡了起來。章愷通過他的自我介紹,漸漸弄懂了泰西的一些情形,而約翰看著章愷拿出的一張簡易世界地圖,也對遙遠的東方有了全新的認知。

    聖殿騎士團,是歐洲和基督教曆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一個組織,是維持十字軍東征後在東方建立的幾個國度的中堅力量,曾經多次以少勝多戰勝過方教軍隊。它與其他由大貴族或教會從上而下建立的軍事力量不同,是由少數幾個窮苦而信仰堅定的騎士從而大創立起來的,最後得到了羅馬教廷的認可,所以名字裏影貧窮”一詞,以顯不忘本。

    不過,這個組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與最初的貧窮完全相反,成為了歐洲最有錢的勢力之一。

    這個時代,是歐洲封建製度最鼎盛的時期。這意味著邦國林立,大大的領主多如牛毛,土地被劃分為互不統屬的零星塊,相互之間存在著強大的有型和無形的壁壘,人員和商品流動受到了很大限製。而聖殿騎士團作為被教廷認可同時又在各國具有很高聲望的組織,卻可以在各國間暢行無阻,既不用交稅,也不用憑證通校這就使得他們在商業和金融上具備了很大的優勢,憑借這個優勢,他們在全歐洲建立起了一個牢固的金融網絡,幫助各國權貴保存財產,並且放高利貸謀利。可以,聖殿騎士團,就是當前歐洲最大的銀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