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35章 農貿市場(1/4)

    1266年,8月12日,莒州,諸城縣。

    “西瓜,保甜,不甜不要錢!”

    “上好的韭菜啦!”

    “剛殺的豬,全是肥肉,隻要五分一斤!”

    “徐家榨坊出品,上等豆油,噴香豆渣餅,牛馬吃了,一日走百裏不停歇!”

    通往西南地區的西南大道從諸城舊縣城東南經過,大道另一側與舊城正對著的就是東海商社修建的“諸城新城”。新城格局與城包饒舊城大相徑庭,主體是一個六棱形的棱堡,麵積狹,隻能容納駐軍和學校、醫院、法院等機構,大量的一般設施和居民區散居城外。這些一般設施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巨大的農貿市場,今日正逢集,周邊的農產品在此匯聚,叫賣聲時刻不歇,附近停了大量馬車,臨近的孩子們背著筐子在路上撿糞,看上去實在是興旺發達。

    諸城原本是密州的州治所在,但63年改製時密州這個編製被肢解,安丘縣劃進了濰州,諸城並進了莒州,現在也就是個普通縣城了。不過話回來,自從各縣進入了自治狀態,州這一級的行政區的重要性也大不如前了,仍然保留州級區劃隻不過是出於曆史慣性罷了,現在也就司法係統還在按州設立中級法院,別的部門基本都在以縣為單位考慮政策了。

    諸城是連接中央與西南地區的樞紐之地,自從西南大道修了過去,簇也受益於經濟發展,漸漸旺盛了起來。不過相比於其他地方,這裏卻有一個顯著的缺陷,那就是沒有水路與核心區直接相連。離核心區更遠的莒、沂,都能通過沭水入海前往東海灣,雖然距離遠,但是運輸成本卻要低多了。而諸城雖然近,臨近的濰河卻是向北直達萊州灣的,到不了核心區。如果將來膠沂鐵路修到了這裏,想必這一點會大大改善,但現在還剛開始規劃呢。

    現在,諸城和外界之間,人員和商品的交流比較旺盛,而大宗貨物的交流就要弱上一些了。別的還好,主要是在諸城收取的稅糧運回去的成本比較高,也不是不可接受,但損耗大了總歸是不爽。因此,東海商社幹脆就在這裏設立了一處食品加工廠,就地把糧食加工成耐儲存易運輸的幹糧、餅幹、醃製食品、釀造食品等,以提升附加值、節約運費。

    這座食品加工廠就設置在新城西一處河邊,由總後勤部監督,若幹商人合作運營,分為了若幹獨立車間,大量吞噬著周邊的農產品,輸出各類罐頭和袋裝食品。

    食品加工廠的運營不僅向外界輸出了高附加值產品,還對周邊的其他產業產生了帶動作用,尤其是促進了蔬果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外麵那個巨大的農貿市場,就是因為它的帶動而產生的。

    農業社會給後饒印象往往是辛勞和貧窮,但實際上即使是純粹的手工農業生產,上下限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種一畝地和種一百畝是兩個樣,人力和畜力是兩個樣,鋤頭敲和重犁拉是兩個樣,挑水和水利工程灌溉是兩個樣,單打獨鬥和群體協作是兩個樣,種出來的糧食是老爺的還是自己的又是兩個樣……種種條件組合下來,最差組合和最優組合之間能差百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