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23章 煤鐵複合體 上(1/3)

    1266年,6月8日,金口市,五龍河大鐵廠。

    在給嶗山學宮的學生們講了一陣子課之後,季國風又來到了隔壁的五龍河大鐵廠,關心起了那裏的生產情況。這正巧遇上了來監察的孫長,於是便同行逛了起來。

    孫長作為孔嘉誼的親密戰友,自上次分家,哦不對是建製之後,從財政部轉到了東海商社工作,也就是代表全體大會掌握社屬企業的那個機構,平時屁事不幹,就在各企業之間遊走著挑刺。五龍河大鐵廠作為社屬企業中的龍頭,自然也逃不開。

    五龍河上的大型水力輪組已經增加到了五組,在夏季豐沛的水力推動下,總功率超過了200k。在如此龐大的功率帶動下,這片工業區的鋼鐵月產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噸,可以是在源源不斷地向外噴吐著鋼鐵,為其他地區的工業打下了根基。當然,在大功率蒸汽機已經出現的現在,再花費高昂的成本建設水力輪組已經不太劃算了,下一步廠區在水力應用上會更傾向於功率易部署的水車,隻用於靈活規模的應用場景,比如型零部件的加工。

    為了供應這個巨獸的胃囊,每都會有十艘以上的運輸船到岸,將鐵礦石、生鐵、煤炭以及其他原料運輸到這裏。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萊蕪,剩下的則是其餘地區各個礦的出產,還有些來自於高麗、日本的進口貨。

    這麽龐雜的原料來源其實並不是好事,會影響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不過現在也顧不了那麽多。而且好在這幾年工業部也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大鐵廠在倉庫區設立了一個檢驗中心,到貨後會首先把這些原料驗明成分、品相然後分類,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相應的,在產品末端,還有另一個檢驗中心,驗明產品成分、性能,分類成不同的牌號,以供不同的客戶按需購買——這種檢驗分類的辦法,是不亞於技術革新本身的重大改進,使得鋼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此時,正有一艘來自於連雲郡的低幹舷大貨船駛入了河港內,碼頭上的水力起重機呼嘯了起來,將一托盤一托盤的生鐵錠從船艙中搬越岸上的鐵軌上,又在幾艘瀛山矮馬的拖拽下奔向了西邊的庫房。

    季國風正巧看到了這幅場景,於是趁機對身邊的孫長道:“看,從萊蕪來的生鐵,到了這邊還得重新煮成鐵水,得浪費多少燃料啊。還不如直接在原產地設置煉鋼產線,一步到位煉成鋼呢。”

    萊蕪由於地處“邊陲”,在發展上一向受到大會的限製。據某些股東的想法,那裏隻需要做原料產地源源不斷往五龍河輸送鐵礦石和煤炭就好了,當初要不是因為運力的限製,是不會同意在那邊建設高爐把鐵礦煉成生鐵的。但是季國風不這麽想,他認為萊蕪煤鐵雙豐,發展潛力不是五龍河這邊能比的,本就應當發展成大型煤鐵基地,至於安全問題……在不斷膨脹的東海軍力麵前,根本不是問題。隻是政策上一直放不開,前幾年借著改革權益分配的機會,在那邊設立了一條煉鋼產線,但是後續的擴大就不批準了。而隨著五龍河對於煤鐵需求的進一步擴大,萊蕪那邊用於鐵礦和煤炭等初級采掘業的產能比重又快速回升了起來。所以季國風現在抓緊每一個機會遊股東們解開對那邊的限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