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16章 文化場所(1/4)

    1266年,5月11日,中央市,市北工業區,竹雅苑。

    辛守成一行人,分乘兩輛豪華的“雲直馬車,進入了市北區西南側的一處清雅的林地之鄭

    東海商社崛起後,從本地士紳勢力手中奪去了不少權益,但是為了維持穩定,對他們也有所補償。這補償大部分是商業上的提攜,此外,散布各地的森林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份籌碼。

    嚴格來,山東平原地帶經過千年開發,幾乎已經不存在原始森林了,現在在平地上能看到的林地,基本都是砍過一遍之後新生的。而在金末大亂世之中,因為人口的大滅絕、農耕的大衰退,這些林地又一片片地冒了出來。

    如果放任不管,可想而知這些森林又會不斷被農田所吞噬,最終消亡殆盡。而農田失去了森林的保護,也會在不斷的水患和水土流失中不斷衰退——東海大會的環保主義者們雖然有這樣的高瞻遠矚,但卻無力去保護每一片森林,於是幹脆就搞了個私有化政策,把既有的林地分區劃片發賣了出去,規定不得改林為田,隻能有計劃地分區砍伐補種雲雲。

    林地雖產出不如農田,但麵積上去了、產權確定了,也是項不錯的產業,因此吸引了不少購買者。當然,即使再便宜,大片的林地也不是一般百姓能買得起的,最終到手的都是有實力的本地士紳,這也算是一種利益讓渡了。

    “竹雅苑”的所在之處,就是市北工業區西南、中央大橋東北、鄰近大沽河的一處林地。起來,它可是整個中央市也包括隔壁膠西縣都一等一的文娛場所,與周邊的芬裏閣、青院等相映成輝。

    這十年來,雖然東海士紳和人民富裕了,物質生活水平上去了,但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相比南宋還有很大差距。就拿最典型的青樓來,還是走幾十年前的豔俗路線,一群庸脂俗粉隨便跳幾下,恩客們就急急忙忙進入正題了,實在是無趣地很。直到幾年前,一位南宋客商在膠西縣體驗過本地服務之後很不滿意,同時也察覺到了這是個巨大的商機,因此回頭就去揚州聘請名師,在東海這邊精挑地塊,買下了這處林子,又請了本地建築公司,結合南北風格,修建了這處“竹雅苑”,開門迎客。

    雖竹雅苑隻是間新店,但別具一格的運營模式還是很快就在新富們中打開了口碑——姑娘們身段好、模樣俊,但一個個都板著一張冷臉,開口閉口隻談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非得考上一場才能再續佳話,稍不順心就拂袖而去,這服務態度可是差到極點了。但這反而拂中了土財主們的癢點,滿足了他們對格調的想象和向往,感覺自己與高雅的傳統藝術接軌了,因此那叫一個趨之若鶩。再加上裏麵對房間、樓閣、場景的精心布置,各食、桌椅、床鋪也安排得很是用心,而且姑娘們對於尺度拿捏得也很到位,吊了一段時間之後總能讓恩客吃到肉,讓他們很有滿足感,所以在短短數月內在整個東海國的風月場脫穎而出也並不令人奇怪了。

    這也是宋朝文化對於東海文化的一次反擊。雖東海報紙、繪畫和等文化形式對江南人民造成了不少影響,豐富簾地的市井文化,但是在更大和更廣的層麵上,千百年來華夏傳統文化所占據的優勢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