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13章 辛記絲綢廠(1/3)

    1266年,5月11日,中央市,二環區艮甲位,辛記絲綢廠。

    熱氣騰騰的繅絲車間中,辛守成正在視察一台新添置的複搖機的運行情況。

    “複搖”是紡絲工作中必備的工序。在上一道工序,女工會從熱水煮過的蠶繭中抽出蠶絲繞在號的絲框上;而在這道複搖工序,資深女工會把這些絲框上的生絲重新卷繞成大卷,便於下一步的紡織。

    複搖看上去隻是把蠶絲重新纏繞一下,但實際上卻是個相當依賴經驗和手藝的工作,因為新繞而成的絲卷必須形狀規整,且張力合適,不然紡織的時候就容易斷裂或遲滯。這就需要女工複搖的時候仔細掌握好手上的力度,新手可做不來,必須請資深女工上手才行,而“資深”從來都是稀缺資源。

    不過中國絲織業足有千年曆史,這麽長時間下來也積累出了不少豐富經驗,其中就有一種機械“複搖機”,能夠幫助女工控製複搖的力度、加快速度,對整體生產效率和成品率大有助益。

    辛守成眼前的這台複搖機,便是他從江南買來原型,請城陽工廠仿製而成的大號版本,用了不少鐵骨,但生產效率也提升了。有了這台機器,隻需一個資深女工腳踏驅動、手上掌控著進度,再有一個新女工在旁輔助,一日便可處理數百斤的生絲,足夠這一整個車間用了。

    當年辛守成瞅中了東海關稅同明整進口稅率的機會,從江淮買來生絲,在中央市設了廠織造成綢布,雖品質一般,但正好趕上了東海國消費升級的大風口,再加上他當初買的這塊地大升值,所以很快興旺發達起來,到現在也有名氣了。

    他注冊成立的這家辛記絲綢廠,經營模式上仍然有濃厚的傳統風格,前店後廠,後院產了成品,直接就在前麵的臨街店麵開店賣出去。不過外圍產業倒有些產業集群的味道,受他家廠店帶動,先是有裁縫在對門開了鋪子幫人量體裁衣的,又有同行的絲綢商販也在附近開店蹭人氣。漸漸的,二環艮甲位的這塊地就有了“絲綢一條街”的名頭,作為中心的辛記,也就有了不一般的地位。

    不過雖然借著風口起來了,但辛守成心裏總有點慌慌的感覺不踏實。畢竟他這個廠子不過是采買了生絲過來織造成綢,既沒有特別的高品質,又沒有新奇的花式,更沒有多年積攢下來的老字號名聲,至於什麽“核心技術”就更別了。別人要是看眼熱了,分分鍾複製幾十個類似的廠子出來(實際上,還真有不少了),到時候,他雖有先發優勢,但真就能爭得過人嗎?

    所以,在紡織廠的生意穩定下來之後,辛守成時時刻刻都吊著膽子,有空就往膠西商會和中央市商會跑,跟其他商人學習商業經,還訂了好幾份報紙掌握最新情報。這還真讓他學了不少東西,又是給綢布打上商標,又是四處“學習”新花色,又是向產業上下遊延伸什麽的。這不,去年秋他開了個裁縫車間,主產綢麵棉芯被,銷路果然還不錯;今年又新設了這個繅絲車間,從臨近采購蠶繭來自產生絲,雖手藝糙零,但至少在原料來源上不完全受製於人了。

    “很好,很好。”雖出產的生絲品質比魯絲和南絲都差了不少,但至少是個良好的開端,辛守成對此還是滿意的,“張花,以後這繅絲車間主任就讓你做了,以後好好做,盡快做出跟南絲一樣的好絲!”

    張花是他從江南東路收買來的一名破落絲戶的寡婦,有些手藝,但在江南一眾高超匠人中也不算什麽,隻是有真本事的他都挖不來,隻能湊合了。此時她正在操作那台複搖機,聽到這個新鮮任命立刻激動了起來……縱使這繅絲車間就三個繅絲女工一個添柴打雜的役婦加上她,但好歹也是工頭一級了。

    “謝,謝過東家!”張花差點要出來給辛守成行大禮,但立刻被他攔住了。開什麽玩笑,這一進一出,得浪費多少工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