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11章 城市交通(1/3)

    1266年,5月11日,中央剩

    關誌遠看著這群土包子,無奈地聳聳肩:“好了,不要急,問題一個個地來。陳兄,你想問什麽來著?”

    陳若風指著地麵問道:“這地上黑漆漆的,車行卻如此平順,上麵鋪的是什麽東西?”

    二環路的路況與前麵隻是一層三合土路基的三環路截然不同,路麵上覆蓋著一層黑黑的不知道什麽東西,還用白灰畫出了一道道的實線或虛線。自從馬車上了這段路,之前的顛簸便一下子消失了,行車有如之前在鐵路上一般平穩,對於馬車來實在是段新奇的體驗。

    關誌遠不假思索地答道:“嗯,是瀝青路,也就是柏油。”

    陳若風不明所以,熟悉船舶的沙正誼倒是對此有些耳熟:“柏油?可是船底塗的那種?”

    “啊……應當是吧。”

    “菩薩!柏油還能這麽用?這得用上多少啊!”

    柏油、瀝青,一個來源於柏樹,一個是化石燃料提煉的副產物,但分子結構都差不多,後世最常見的用途就是鋪路。二環路用的不是生物質柏油,而是煉焦產生的煤焦瀝青。這種物質有不少揮發物,其實不適合在公共場合曝曬,但現在管不了那麽多,反正曬一陣子也就揮發幹淨了。相比之下,瀝青路麵帶來的順滑體驗可是別處難尋的。

    不過煤焦瀝青產量有限,工業部攢了幾年,也就夠在幾個大城市象征性地鋪幾公裏,隻是個麵子工程罷了。

    這個麵子工程實在是闊氣得很,雙向八車道,中央和兩側都有綠化帶,再外側還有人行道和停車道,一條大馬路橫向寬度就有幾十米,在走慣了狹窄街巷的宋人看來完全就是無謂的浪費。但是道路兩側不斷有車輛和騎馬者匯入或離開這條道路,可以用車水馬龍來形容,隨著城市擴張,或許這條大路將來也會出現擁堵的情況。

    陳若風又指著西邊的一處高大城樓問道:“關兄弟,那座大城是甚麽所在,難不成是東海國朝廷的宮闕?”

    關誌遠看了一眼,點頭道:“正是,一環區乾位,管委會大樓!”

    馬車沿著二環路逆時針而行,沒過多久,就到了大樓北邊。然後遇到了一處十字路口處,車夫遵循交警的指揮停了下來,正好給了他們觀察這座大樓的機會。

    管委會大樓也才建成沒多久,論建築風格和之前的一些樓其實是一樣的,同樣的方塊盒子再加上一些裝飾。但同樣的東西,一旦規模上了一個級別,觀感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座大樓就是這樣的情況,足有五層樓高,長度達到百米,前有廣場後有花園,前門在一環路,後門在二環路,大院四角還有角堡,宏壯感一下子就出來了。

    這座大樓曾經被全體大會痛批“勞民傷財”“麵子工程”“腐化之源”,最後還是以給建設部練手實驗新型建築技術的名義,才磕磕絆絆地建起來,到現在管委們在裏麵辦公都還有些提心吊膽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