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507章 列車(1/3)

    1266年,5月11日,膠西縣,北關站。

    “哎呦,這還真是……又快又穩啊。”

    當鋼軌上的一連串車廂在僅僅六匹馬的牽引下就快速而平穩地動起來之後,座位上的宮文昌不禁驚呼了起來。

    安慶商人們在黃島港安頓下來後,去黃島鎮上稍微逛了一陣子,與一些本地商人溝通過,了解了一下市場行情,又學習了一些本地風土,便乘船來了膠西縣。

    如今膠西縣相比十年前還要繁華不少,也添置了不少新玩意,但畢竟是老城了,擴張程度有限,新奇程度並不超出他們的預料。於是又過了幾之後,他們便決定去大沽河東岸,傳中的東海國首腦之地中央市看看。

    經過多年經營,膠西縣和中央市之間的交通已經很方便了,既可走水路也可選陸路,但他們經人介紹,決定選擇一條近年來才開通的新路——膠東鐵路。

    膠東鐵路,也即膠西-東海鐵路,起自膠西縣北的北關站,終至東海市的城陽站,是東海商社修建的第一條商業化運營的鐵路。這條線路全長隻有50km,是將原來的中央西站-膠西和中央東站-即墨兩段實驗線路連接起來的成果,不過可惜沒有冒著黑煙的火車頭,上麵運行的列車都是用馬拉的。

    這條鐵路采用的軌距,依然是與之前實驗鐵路一樣的750mm,也就是東海標準體係下的“半軌”。相應的,“標準軌距”是1500mm——經過多年論證(主要是鐵道宅們的口水戰),標準軌距還是定到了這個比舊時空的1435標準軌距略寬的尺度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東海人是麻煩了自己,造福後人——寬軌距帶來的優勢還要等幾十年超重列車出現後才能體現出來,而修建時的高成本可是現在就存在的。但實話,這一指長的距離基本不會有可察覺的影響,可是數字上看起來就要舒心多了。這個時空,可不能再被醜陋的英製規格汙染了。

    呃,雖如此,但真修起路來的時候,相關部門還是口嫌體正直,繼續沿用了已經鋪設了不少的半軌。準軌雖好,但是修建成本太高,而且它所能承受的運力恐怕是東海人十年內都觸及不到的,畢竟全國也才二百多萬人,能有多少東西要運?還不如低成本把路多鋪點呢,先把各地連點成線再。

    前麵了,鐵路寬度差個幾十毫米成本差別不大,但是當差了幾百毫米的時候,成本就有了質變了——鋪設準軌所用的枕木,得兩個人抬才行,而半軌的枕木,一個人就能夾兩根,甚至可以直接在工廠裏把枕木和鐵軌釘在一起,越工地直接鋪到地上。相應的,沿途架橋墊坑的標準也就可以大幅降低,這就又省了相當一塊成本。如此一來,修同樣長度的半軌,耗工幾乎隻有準軌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在同樣的時間裏,可以鋪設三倍長的線路,也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形成路網,對於加強對各地的交流和控製非常重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