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66章 回家:一個道姑(1/3)

    1264年,6月1日,吉陽軍。

    遠洋艦隊在吉陽軍一連等待了五,都沒有等到霜降號的歸來,這讓他們陷入了深深的悲慟之中:這附近的海域並不大,霜降號的艦長朱涇也是對導航術很熟悉的資深海軍了,若是五都能沒回到吉陽軍,那麽幾乎可以肯定地判定這艘星火級是已經沉沒在大海之中了。

    艦隻因風暴而失事,對於海軍來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但是這次遠洋艦隊出行一路順暢,一萬多海裏的海程都沒出什麽大事故,結果臨到家門了卻損失了一艘戰艦,這怎麽能不讓人心痛而沮喪呢?

    霜降號上有價值數萬貫的貴金屬、貨物,還有六匹價值與前者相當的印度馬……這些都無所謂!更為慘痛的,是幾十名經曆了遠洋考驗的海軍精銳就這麽永遠地損失了!

    這無疑給即將圓滿完成的海軍史上首次跨洋遠征蒙上了一層沉重的陰影,令人不得不感歎世事無常,大海依然是那樣令人敬畏和恐懼,也讓船員們本已爆棚的自信心再次冷卻下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章愷帶著十幾名商務人士和水兵組成的一支型考察隊,來到了吉陽城鄭

    他們來這裏,有兩個任務。

    其一,是考察一下本地的商業環境,看看有什麽特產可以采購,當地人消費力如何、有沒有市場潛力。這也是遠洋艦隊每到一地的例行任務,隻是吉陽簇一看就沒什麽潛力,而且狄柳蔭心情低落沒興趣出行,就隻派了章愷過來隨便看看。

    其二,就是招募些和散道士之類的宗教人士。艦隊準備過幾之後辦一次盛大的海祭儀式,祭奠在之前的征程以及這次的海難中犧牲的各位海軍或非海軍忠魂。雖然艦隊高層對這樣的迷信並不感冒,但是船員裏麵是有不少人信神拜佛的,一場大難之後,必須考慮他們的心情。畢竟,祭奠更多的是做給活人看的。

    吉陽軍人口不多、物產不豐,不過這個時節城裏倒頗為熱鬧。因為現在是南風季,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有不少北上的商船在簇落腳,為本地居民帶來珍貴的外來商品和貨幣。所以時間長了就形成了傳統,夏至過後,周邊漢、黎百姓就會挑著自家產的糧食、布匹、手工藝品等等前來吉陽城,好賣給過往客商,賺點錢買些新鮮玩意帶回去。

    所以,這個還沒即墨城大的城,現在就充滿了商業氣氛。道路兩旁到處都是擺著攤的臨時商販,操持著當地方言招呼著過往的行人。

    這樣的商業氛圍讓章愷有些意外,也因此產生了些許興致,一處處問了過去。不過看了一路,也確實沒找到什麽價值太大的東西,隻是隨意買了一些本地產的藥材和食物帶上,看回家之後有沒有銷路。

    不過,他們現在財大氣粗,就算隻是“隨意”買上一點,也是幾貫幾十貫的數額,對於攤販來無異於一筆降橫財。因此這些穿著幹練製服的東海人很快就成了街市上的財神,被商販們追在後麵推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