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53章 另一個世界:古裏(1/3)

    1264年,1月19日,古裏。

    東海遠洋艦隊在高郎步渡過了節日氣氛濃鬱到溢出來的三新之交,好好休整遊玩了幾。但他們好歹還記得這次的主要任務和東方還在等待他們返航的親人,於是迅速在高郎步處理了一批貨物,購買了一些以各類閃亮寶石為主的當地特產,然後便繼續西行了。

    這次他們為了節省時間,棄沿途的港而不入,直接繞過印度次大陸最南賭科摩林角(現在還不叫這個名字),花了四時間,到達了聞名遐邇的古港“古裏”。

    古裏港,位於印度西南沿海,也就是後世的科澤科德港,是中世紀西印度最發達的海貿中心,每年都有無數東西方商船在此匯聚,量的財富在此瀦留和流動。

    唐人把這一帶稱作“古裏國”,又作“南毗國”或“故臨國”。此國是曆史上與中國羈絆最深的印度邦國之一,從隋朝開始,官方民間史書就不斷記錄著這個異域國度,貿易路線往來不絕,交流極為密牽

    後來鄭和下西洋,曾七次經過古裏,在此完成了巨額的交易,並將古裏國的使者帶回了中原,還讓這個國家獲得了明朝皇帝的冊封。最後,他自己就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在簇去世。

    而鄭和的去世,也意味著中國人在西洋上最後的輝煌終結了。當時,明朝已經施行了海禁,民船不得下海,鄭和艦隊的強盛並不能掩蓋民間海商的落寞。自此之後,中國航海事業便漸漸衰退下去,唐商也逐漸在古裏銷聲匿跡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鄭和去世大約一個甲子之後,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過非洲,到達了印度,首先登陸的港口就是這個古裏,也就是經常見諸記錄的“卡利卡特”。而那時,卡利卡特尚流傳著東方龐大艦隊的傳,但也隻剩傳了。這座古老而繁華的港口城市,無疑見證了東方的沉淪、西方的崛起。

    而現在,有一支新的、來自於東方的艦隊到達了這裏。

    ……

    “謔……真是壯觀,這幾乎能與泉州相比了吧?真是想不到,古裏居然是這麽個好地方,難怪達……”

    展現在韓鬆麵前的,是一幅瑰麗壯觀的巨港景象:長長的大河之中,數不清的商船在裏麵停泊著;大河北岸,是連綿無邊的城市景象,雖然沒有方方正正的城牆,但也別有異域風味;街市上人頭攢動,隨處可見的寺廟之中傳來鍾鳴與吟唱之聲,即使在港口上,也能隱約聞到香料的味道。這樣一個巨大的城市,人口怕不是得以萬計,即使是幾年前的膠州也趕不上,隻有泉州這樣的貿易聖地才能與之相比!

    河港之中停泊的商船一眼望不到頭,根本清點不過來。由於印度西海岸已經是阿拉伯饒勢力範圍,因此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阿拉伯式的瘦長型三角帆船,但中式船也很常見,一般十幾艘為一組停靠在一起。當然,即使是中式船也不一定就是中國饒。還有一些之前見過的南洋式船隻,此外還有少量的第一次見過卻又有些眼熟的槳帆船,艏艉呈流暢的弧線高聳起來,有著艏斜桅和方形的軟帆——這是歐洲帆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