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51章 北印度洋環流(1/3)

    1263年,12月23日,寒26日,西洋洋麵。

    遠洋艦隊重新出發之後,先是花了幾時間,去了蘇門答臘島西北角的龍涎嶼,摧毀了賽義德在那裏建立的基地,以斬草除根,然後便繼續踏上了西去的道路。

    自龍涎嶼往西,航行便順暢了起來。這裏的洋麵受所謂的“北印度洋環流”控製,夏季時,洋流順時針流動,而現在的冬季則逆時針,也就是自東向西流動。在這樣同向的洋流和東北風加持下,艦隊幾乎是一日千裏,迅速地接近著南亞次大陸。

    不過直到今日,他們還仍沒有看到陸地的影子,四周盡是一望無際的海麵,海水倒是挺清澈,但看多了也隻是無聊。

    時間接近正午,追雲號上的實習軍官們又走上了艦橋,開始每日例行的經緯度測量。見到他們上來,周圍的船員們也精神了起來,他們每日百無聊賴地重複著各種機械動作,最盼的就是這個時候,倒不是因為求知欲,而是因為……測完坐標就該開飯了!

    大航海時代的飲食自然是單調乏味的,硬如磐石的肉幹,發黴的麵包……才怪呢!

    之所以有這種刻板印象,大概是因為常見的航海記錄都是英國人寫的,英國人做的飯能吃嗎?

    而在遠洋艦隊上的中國廚師手裏,就算是普通的醃製食品,也能做出不一樣的味道來。

    就像現在,汪然就領到了一份豐盛的午餐:一個白麵幹饃,中間切開,裏麵塞著一些醬肉丁和酸菜;一條手指長的魚幹;兩片用水泡開的土豆幹,切碎後與豆芽、豆瓣醬、辣椒醬拌在一起;一個橘子;一大杯淡酒。

    這樣的午餐,即使在大陸上,也算相當豐盛了,而在東海海軍的船上,就算是他這樣臨時上船的普通外聘水手也能吃到。這樣的美食除了是為了吸引水手入伍、提高忠誠度,更重要的是預防航海病。

    這些食物,無一例外都富含維生素C,也就是預防壞血病的必要營養素。壞血病是一種在曆史上長期困擾遠洋水手的疾病,遠洋船隻上,長期缺乏新鮮食物,水手們很容易因此而得病,精神萎靡、皮膚潰爛、虛弱失能。這種疾病一度成為遠洋航海減員的主要因素,直到後來發現了新鮮蔬果的作用之後才得到解決。

    這在後世對於熟悉航海史的人士來是耳熟能詳的曆史,所以東海海軍從一開始就很注重這一點。不過現在來看,頗有些晴送傘的感覺——以現在幾日一停的航海方式,船隻可以補給到充足的新鮮食物,因此壞血病的嚴重性並沒有暴露出來,所以水手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美味食物救了他們的命,實際上確實也沒櫻

    汪然蹲在船舷邊,慢條斯理地吃完了這頓美味的午餐。

    放在不久前他可不會這樣。長期受虐待的他,就算是見到了普通的土豆泥也像見到了無上珍饈一樣,吃起飯來那叫一個狼吞虎咽,還會偷偷把其他水手吃剩的食物藏起來。但經過這近一個月的調理,他算是恢複了人樣,同時對東海人徹底的服了:吃得又好,武力又強,衣服又好看,前幾還去打了那幫大食賊人給他報了仇,果然不愧是朝廷級別的正規水師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