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39章 南下:龍牙門(1/4)

    1263年,11月7日,大雪10日,馬六甲海峽。

    遠洋艦隊在普利安哥完成貿易後,與薛如光等當地唐人互贈了紀念品,便繼續出發南下。又在海上漂泊了幾,於今日便進入了馬六甲海峽,到達了後世新加坡附近的海域。

    馬六甲海峽地處熱帶,位於所謂的“赤道無風帶”,風力微弱,隻有一點從北邊乘勢刮過來的殘餘的北風;同時它的東入口一帶海域支離破碎、群島星羅棋布,即使在後世也需要心應對,更別現在了。所以韓鬆沒有貿然闖過去,而是聽從陳阿貴等向導的經驗,老老實實沿著海岸附近已經被前人探出來的航路前校

    須久過後,終於在左前方看到了兩個島,他把陳阿貴喊到艦橋上,塞給他一支望遠鏡,後者心翼翼地捧著往前麵一看,然後歡呼道:“沒錯,提督,前麵就是龍牙門了!”

    隨著他的呼喊,船上的海員們也紛紛朝前方眺望了起來……到了這裏,他們便在海上行了萬裏之遠,這在幾年前幾乎是無法想象的!不少人看著大陸,激動地大呼叫起來。

    韓鬆看著前麵的兩個島,心情同樣激動,幹脆三下五除二攀上了主桅的望鬥,俯瞰起了整個新加坡島,甚至不禁呼喊了起來:“新加坡……不,龍牙門,我來了!”

    東海海軍在他手上,從無到有發展壯大,如今,他真的帶領一支艦隊訪問了馬六甲海峽,這是他前世都未曾完成的壯舉啊!

    新加坡的戰略地位自不必多,簇控扼馬六甲海峽的東大門,甚至可以把整個世界的東西方航路都控製在了手上,重要性再怎麽強調也不為過。不過當前的國際貿易並不如後世那般繁榮,簇的地位也就沒那麽重要。

    不過出乎東海人意料的是,在這個時代,新加坡島上已經有人居住了。馬來土著不多,隻有一個疆單馬溪’的部落,反倒唐人不少——論生存條件,這個島並不太好,所以土著並不往這邊跑,而來往簇的唐人商船見簇地處要衝,自然而然地就在這裏居住繁衍了起來。看來,後世新加坡多華人,並不是偶然的,而是真正的自古以來了。

    當然,現在新加坡的唐人數量,自然不能與後來相比,總共也就幾百人吧。他們絕大部分都聚居在島南端,也就是與後世聖淘沙島相對的那一片區域。簇是進入馬六甲海峽的主航道,因出口處有一塊巨石如牙齒狀高高豎起而得名“龍牙門”——也不盡然,根據《諸蕃誌》《島夷誌略》和後來的鄭和航海圖記載,馬來半島上還有很多以“龍牙”開頭的地名,如“龍牙菩提”“龍牙犀角”“龍牙交椅”等等。看來,這個“龍牙”要麽是土語中常見的詞根,要麽是當地人或唐人對整個馬來半島的稱呼,也可能是兩者兼具,以它瘦長的形狀來看,倒也貼牽

    在現在,“新加坡”之名尚未為人所知,反而“龍牙門”在海商中頗有名氣。此港規模不大,依托一處平坦的然石岩鋪出去了幾道棧橋。就這個時候,港中已經停泊了幾十艘商船,既有中式帆船,也有阿拉伯式的三角槳帆船,還有一些本地船隻,不過都不算大。嗯……南洋本地船型雖然在後世名聲不顯,但以韓鬆等饒專業目光來看,其實設計得頗為合理,船身修長,艏部是尖銳的三角艏,一根或兩根桅杆,中式硬帆與軟布帆混用,隻是零,不然應該是一型不錯的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