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19章 東進:白銀貿易流(1/3)

    過了一會兒,黃鶴又在貨單裏發現了一個問題:“怎麽這麽多日本刀?我們東海產的刀具還沒有把它們逐出市場嗎?”

    黃鶴之前一直在本土經營,本土市麵上日本刀並不多,一般是作為工藝品收藏,沒想到輸往南宋的數量居然還有這麽大。

    李夏搖頭笑了一下:“沒辦法,高端市場競爭不過啊。”

    黃鶴有些奇怪:“什麽意思?我們的東海刀難道不應該全方位秒殺日本刀嗎?”

    李夏歎了口氣,道:“你沒用過刀吧?武備部那些人就沒怎麽在意冷兵器的研發,憑借鋼材的優勢,簡單打出來的刀具質量雖然過得去,但是還趕不上資深刀匠千錘百煉來的精品。而且價格也比不過!你看,這麽一把二尺長的打刀,製作精良,到岸價也不過七八貫,我們怎麽去競爭?”

    黃鶴一驚:“怎麽會?工業部製造刀具的地方我也見過,不過是左右錘幾下,日本饒成本怎麽會比我們更低的?”

    “嘿,我們就算再工業化,但總得是要計算原料、人工和時間成本和利潤的吧?但是日本人完全不介意!在我們看來,日本人那靠人工一道道采礦、冶煉、鍛造的過程成本高昂,但在日本的領主看來,他隻不過是給領民下晾命令,刀具就源源不斷地出來了,哪有什麽成本?我們的成本就算再低,也敵不過這種不計成本的賣法啊。”

    “怎麽能這樣!”黃鶴一下子氣憤了起來,“這違背了自由市場的精神!我們應該不承認日本的市場經濟地位並且對此征收200%的反傾銷稅!”

    “哈哈哈哈,別鬧了。”李夏笑了起來,“難不成你想玩一出黑船來襲不成?但是日本已經全麵開放了啊,你還能再怎麽讓他們更開放?要是我們單方麵製裁,換了別的商家來日本買刀賣回去,不還是一樣嗎?別鬧了,我看你還不如支持周弘文的腦洞,把煉銀技術公開給日本,讓他們拚命挖礦搞個惡性通脹出來呢。”

    黃鶴一愣,想想道:“哎,你還真別,以前我覺得他這主意有點餿,現在想想,似乎有點道理啊!”

    “本來就挺有道理的。搶銀也是有成本的,得雇傭大量人手挖礦煉銀不,怎麽也得駐紮一個旅的兵力保護銀山安全吧?這海外駐軍,一年隨隨便便就幾十萬的成本出去了,到時候挖出來的那點銀真能賺回來嗎?換了周弘文那方案,讓日本人自己去挖銀,我們隻要投入少量成本來貿易,能賺更多的白銀還更多。所以,這方案才有那麽多人支持。隻不過,到時候,爭奪日本市場這塊肥肉的人就更多了,我們未必能從中分到多少,所以才沒有就這麽施行下去。”

    黃鶴想想也是這麽個理,笑道:“也是啊。嘿,這麽看來,現在鐮倉幕府這麽開放,也不盡然是好事啊。要是換諒川幕府來個閉關鎖國一口通商,那麽事情不就好辦多了?算了,以後再吧。我看這單子上還有銀礦石,是從石見國買來的嗎?”

    李夏點頭道:“沒錯,當初韓鬆他們與石見國發生接觸之後,我們的聯係就沒斷過,定期會開船過去貿易的。石見國民貧,唯一能拿得出手就是那個被埋沒的銀山了,煉銀法雖然沒教給他們,但是從他們那裏用商品換銀礦石這生意還是做得的。”

    買礦石煉白銀,這生意想想都是大賺啊!

    黃鶴眼冒銀光,連忙追問道:“那你們可賺得不少吧?”

    “能賺一點,但沒你想象的那麽賺。銀礦的收購價比煤炭要高一點,大約是一噸20貫的水平,運回本土一般能煉出千分之一的白銀,也就二三十兩。這些白銀按市價能換近百貫的銅錢,毛利率不低,但總體利潤相比海貿的一般水平也不高,並不是什麽大賺特賺的活計。真算的話,比起玻璃、白糖、辣椒之類的現金奶牛還要差一個等級呢,除非偶爾買到一批品位特別高的,才能算發了筆財。所以之前的銀礦貿易一直也就不溫不火,直到最近本土下達了收集白銀的命令,我們才加大了采購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