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98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編戶齊民(1/4)

    1263年,2月17日,驚蟄28日,中央剩

    一次本來簡單明聊金融改革,卻在東海商社這個池子中激起了遠超預料的震蕩。不過史若雲尚未意識到盟友的背刺,還因與季國風達成了幕後交易而沾沾自喜,仍然在一如平常地工作著。攤子越來越大,各類事務也堆積如山,除了最近的金融改革,還有對新得地區政治地位的處理等事,就算沒有政敵搗亂,也夠她忙的了。

    她現在正靠在椅背上,拿著一本嶄新的《簡明字典》翻著。

    這本字典是文化部的精心之作,多年來花費了大量力氣編纂,還引入了不少外援幫忙,比如在東海國吃了好幾年閑飯的文祥——這家夥在去年底已經被召回南宋,可惜沒能見到這部字典的正式出版。

    受限於當下的印刷和裝訂技術,《簡明字典》沒有後世字典那般袖珍,用了六號紙的規格(等同於A6,也就是14張A4紙),長度約15cm,厚約2cm,沉甸甸的。封皮用了一張紅紙寫著標題四個大字,有些單調,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還算精美。

    相比硬件規格,這部字典更重要的是裏麵的軟件,也就是近萬個漢字及其注釋。其中重點注釋了2333個簡化字的意義及用法,排版也是按照東海特色的拚音排序的。對於當下的儒生來,這本字典顯然有些離經叛道,而對於股東們來,卻分外熟悉好上手。

    史若雲手上的這本是多次校對後的最終版,很快,它就將批量印刷出來,送往各學校、工廠、軍營及其它相關機構,與業已鋪開的學教材配合,成為學生工人士兵們讀書識字的好幫手。

    “很好。”她合上字典,站起身來,“我們這‘東海國’湊合了這麽多年,不倫不類的,如今聲名都打出來了,也該正規化了。這教育事業,就是正規化的第一步啊。”

    她把字典放到桌上,又走到牆上掛著的一副地圖邊。這份地圖是一份《東海國政區圖》,不過卻並非正式出版的印刷品,而是在一副地形圖基礎上手繪的。畢竟,去年來東海國的實控區一下子擴張了一倍,新的行政區劃尚在製定中,也沒法正式出版印刷。現在這份地圖上就有不少塗改的痕跡,其中一個個黑點散布各地,標示著當今東海國境內的各縣城。

    “今年結束前,每個縣都至少要有一所學,這是計劃的第一步……還有,交通網絡……”

    她退了一步,又從中央市開始,觀察起霖圖上連接眾多黑點的幾道線條。這些線條是“千裏路計劃”中規劃的全國路網,隻有寥寥幾筆,盡可能將絕大多數城市都連接了起來。不過,當前隻有中央市周邊的幾段線條是表示已修成的實線,其餘大多數都是“計劃直的虛線。“還有四年時間,不知能不能看到路網連接起來……”

    史若雲上任之後,進一步深化了從張正義時代就開始的甲乙項目改革。這一改革旨在將東海商社早期混亂的工作內容區分開來,將那些可盈利的商業性項目歸為乙類項目,由商業化的邏輯自主運營,而將長遠的非盈利項目歸為甲類,由管委會領用財政資金執校這教育和基建兩項,就是典型的甲類項目,管委會若想將自己的權力從最初的幾座直轄城市擴張到全國,這兩項也是重中之重。

    “還是得一點點來啊!”她笑了笑,然後抄起一支鉛筆,在地圖上畫了起來。

    這次她不再是塗點或連線,而是用線條將數座城市圈到一起,相互之間分割開來。原本東海國的國土分為十個州,每個州隻有兩三個縣,實在是嫌了些,隸屬關係也有些混亂。因此前陣子經管委會和全體大會討論後,決定將這十個州重新劃分為八個郡,中央市等核心地區設東海郡,原寧海州改威海郡,登州萊州合並為蓬萊郡,濰州及周邊設濰坊郡,密州莒州並為日照郡,萊蕪周邊設萊蕪郡,沂州改臨沂郡,海州改連雲郡。這個方案經多次討論變更,史若雲已經爛熟於胸,憑記憶手繪出來,竟是一個不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