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83章 勝利之後(1/3)

    清河之媚成立,對於東海商社來,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首先,這一戰證明了他們有了足夠的實力進行自保,從此便不太用擔心被趕下海了。

    其次,盟約的簽訂意味著他們終於能從花錢如流水的戰爭中解放出來,可以喘一口氣安心經營領地了。

    最後,戰爭的結束也意味著市場將漸漸恢複,總算是有希望擺脫經濟危機了。

    不過,蒙宋之間的邊界雖已確定,但是宋一方在京東淮北新獲的土地的內部劃分卻還沒完全確定下來,這仍然有的是要扯皮的地方。

    然而對於東海商社來,他們最想要的東西已經拿到手,扯皮的事情還是慢慢扯吧。現在該是製定撤軍計劃讓孩子們回家好好休息,獲取屬於他們的那一份勝利果實的時候了。

    從清河特遣艦隊介入戰爭到最終結束的這三個月的時間裏,海軍從戰區運了四百六十餘船次的戰利品回去,其中包括大量的財物和兩萬餘的人口。戰後通過盟約的交易,又取得了三萬餘人口。這個數量不算特別多,但皆是青少年、男女比例合適,且受東海商社直接控製,質量還是非常高的。而且這五萬多人一年要吃二三十萬石糧,再多的話壓力就不堪重負了。

    不光人收了不少,馬也收獲了許多。前後戰場上繳獲的馬匹就有近萬——隻是可惜,大多是公馬甚至閹馬,沒法繁殖,但至少短期內還是很有用。戰後又陸續交換來一萬七千匹,這些質量就好多了,不但有大量的母馬,還有一批西域良馬,對於繁育和育種工作極為重要。

    人、馬之外,還直接獲得了相當於兩年財政收入的貴金屬,這不但緩解簾下的緊迫,還對未來的金融改革極為重要,具體內容還需要一卷去描述。

    最後,土地方麵也有了豐厚的收獲。其中中間的濰、密、莒、沂四州百萬人口、土地肥沃,直接把東海國的體量擴展了兩倍。而更重要的是萊蕪、海州這兩塊處於邊角的地盤,前者盛產煤鐵,對工業化進程大有助益,而後者地廣人稀,給了土地政策更大的施展空間。這兩者,才是強國的根本啊。

    而對於忽必烈來,這無疑是他的一場重大失敗。

    曆史上,他借助以雷霆之勢剿滅李璮叛亂的餘威,成功加強了對漢地世侯的控製,維護了他作為皇帝的權威,從而將旗下各勢力整合為更緊密的聚合體,最終得以實現南下滅宋的大業。

    但是這個時空的討逆失敗,則反過來嚴重動搖了他的權威。

    世侯們有李璮、嚴忠範兩個先例,立場一下子就曖昧了起來,投降宋朝成為了一個可行性頗高的選項,而繼續為蒙古人賣力則顯得風險有點高。可是忽必烈現在非但不敢削藩,反而要更加安撫他們,以免他們真的叛逃過去。

    不但漢侯居心叵測,就連一向支持他的蒙古諸王也不滿了起來,人心浮動,即使沒向阿裏不哥示好,也開始做起了牆頭草。而阿裏不哥的再度大舉入侵,就更是懸在頭上隨時會要命的一把利刃了。

    當然,忽必烈畢竟是一代雄主,這樣的局麵雖然艱難,卻未必不能挺過去。

    然而他必須麵對一個艱難的抉擇,接下來是該繼續漢化還是去漢化?繼續漢化的話,可以拉攏漢侯,但同時也會招致蒙古諸王的不滿,去漢化的效果則正相反。

    在曆史上,他因李璮叛亂而對漢人產生懷疑,暫緩了漢化進程,轉而重用色目人;但在這個時空,權衡各方麵的實力和外部力量,以及火藥武器嶄露頭角的事實,似乎就隻有在漢化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