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51章 是我們這邊的(1/4)

    1262年,7月22日,立秋10日,東平路,鬱蔥山。

    鬱蔥山東南,兩支軍隊遭遇了。

    夏有書將上了山的部隊大部分都撤了下來,隻留少數偵察兵監視動靜,並且把炮陣設在了山門口以防他們衝下來,其餘部隊迎著蒙軍展開。

    他手頭現在有東平旅下屬的四個仆從營及正規軍第五步兵營,以及額外調來的第八步兵營,總計三千餘饒兵力。其中仆從營的武器隻有長矛,沒有配備弓弩,所以他將第五營的四個連拆開,分別配屬給四個仆從營以補充遠程火力,又將這四個營靠著左邊的炮陣一字排開,自己帶著第八營和一個連的騎兵在最右側屏護。

    董文炳也帶兵出戰了。他們到達鬱蔥山的時候並沒有立刻攻過來,而是跟東海軍隔了幾裏地休整備戰,給了他們“無形的壓力”,等到東海軍從山上完全撤下來,才主動接近過去。他這次帶了五千部下過來,但留了一千在後麵看守輜重,隻帶了不到四千過來,仍然有人數優勢但也不大,現在排了五個戰陣同樣一字展開。

    雙方列陣完畢後,沒有立刻相互接近,而是對峙了起來,相互觀察,以確定戰術。

    “這就是你的東海軍?”董文炳騎在馬上,觀察了一會兒對麵的紅衣軍陣後,奇怪地對身邊的張恭問道:“你和張仲傑不是東海軍武備精良,人人披甲戴盔、手持火槍利刃嗎?這是怎麽回事?”

    張恭對此也有些奇怪,因為這批紅衣軍和之前他在泰山下見過的很不一樣。哦,也不是完全不一樣,至少右翼的那一批,銀盔銀甲,手持短短的火槍,隊列極為齊整,還是熟悉的味道;但是中軍主力的那一大部分,則隻有前排有甲,而且手裏拿的都是一丈多長的長矛,隊形是傳統的方陣,隊形有些歪斜,氣質上顯然要差了一大截。

    他撓了撓頭,道:“或許這些是他們的輔兵?想來也是,軍中那麽多人,總不可能全是精兵吧?不過,這對我們正是好事啊!”

    董文炳一想也對,敵人裝備差不是正好嗎?於是點點頭道:“好,那便先派一個戰陣上去,試他們一試。若果然不堪戰,那就全體進軍,左右兩軍牽製,中軍突破,衝破這些輔兵!”

    ……

    “哦?”夏有書見對麵隻出了一個戰陣,有些意外,“這老董有些慫啊。”

    他身邊的第五營營長趙寶財不屑地道:“不夠吃的嘛,仍然是傳統方陣,讓炮陣轟上幾輪,不就散了?”

    趙寶財手下的兵被配屬給了四個仆從營,自己成了光杆司令,現在也沒什麽事幹,陪在夏有書身邊做個參謀。

    “是這樣,但是……”夏有書左轉看了看仆從軍們,搖了搖頭,“我們是來以戰代練的,光靠火炮解決問題可不行,得讓他們練上一練才校”

    趙寶財一愣,問道:“那,不炮擊了?”

    夏有書又搖搖頭:“也不能,畢竟我們這邊這麽多新手,光靠自己打還真不一定能啃下來。那這樣吧,我們也派一個營上去迎戰,然後接戰前讓炮陣打上三輪。”

    趙寶財請命道:“那我跟著去帶隊吧。”

    夏有書點點頭:“也好。”

    幹就幹,一番命令傳達下去,很快與蒙軍千人隊正對著的第三營就向前出發了。

    第三營的五個百人隊排成五個10x10的方陣,總體成“W”型,額外的一個火槍連拆成了九個班,散布在方陣周圍。東平旅成軍後隻訓了三,太複雜太龐大的隊形也練不成,要是強組成一個大方陣恐怕動都動不了,隻能讓各百人隊自己結成方陣練習戰術和移動。好在他們不是新兵而是老兵,本來就有一定的訓練基礎,練個一就有模有樣了,再一個營組成傳統的棋盤陣練了兩,總算是能勉強整體運動起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