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97章 徐州危急(1/3)

    1262年,5月13日,芒種第3日,徐州。

    “都給老子快點!”

    “走這麽慢,是作死啊!”

    “去那邊,挖上一袋土搬走!”

    徐州城西,蒙軍士卒揮舞著鞭子,驅趕著一群群從鄰近征發來的民夫往麻袋中裝土,準備以他們為前驅,負土攻城。

    在黃河改道之前的北宋時期,徐州是汴水與泗水交匯之地,汴水西來,泗水北來,既有水運之便,又有難渡之險,與周遭的山地配合,形成了一個極為易守難攻的地形。

    不過後來黃河多次改道,先是奪汴經徐州入淮,在河道上淤積了大量的泥沙,之後又東流入梁山泊再南北分流,汴河故道隻留下了一段涓涓細流,稍大一點的船隻就無法通行,因此現在流經徐州的大河就隻剩下了北來的南清河(泗水)一支。

    現在的徐州,北邊是河水,東邊也是河水,南邊是一個大湖“石狗湖”(也就是後世的雲龍湖),都不是適於攻城的地方,隻留西邊一側可以進攻。如果汴水尚存,那麽守軍一方的水師還可以沿汴水西去,打擊攻城一方的補給線,然而現在就沒了辦法。東海海軍留在徐州附近的四艘星火級雖然船堅炮利,卻也隻能守在徐州附近,眼看著蒙軍從西邊的陸路逐漸接近而幹瞪眼。

    徐州位置重要,李杲哥反正之後,夏貴和李庭芝雖然大喜,卻也不敢把這些舊蒙軍繼續放在這裏,省得將來發生反複。但他們是主動反正,又不好立刻打散整編,以免惹出事端,因此就把他們保持建製分批調往後方看守糧路,在徐州隻留了兩千人協助守城。

    夏貴部主力在看守宿州一線,戒備河南方向的蒙軍,那裏相比徐州還少了一份山險,需要更多兵力防守,沒有多少餘裕支援徐州。當前的徐州守軍,以李庭芝部為主,大約五六千人,加上李杲哥部和臨時征發的民夫,差不多有近萬兵力可用。不過相比氣勢洶洶而來的三萬蒙軍和從鄰近征發的不知道多少萬無邊無際的民兵,可就杯水車薪了。

    徐州城上,邊居誼放下望遠鏡,疑惑地道:“韃軍征發了這麽多民夫,難道是想速戰速決?”

    以往宋軍與蒙軍對戰,並不怕守城,隻怕蒙軍利用騎兵機動優勢打擊戰線上的薄弱之處。比如,騎兵先把援兵給打了,你是繼續守還是不守?敵軍置城池於不顧,直接繞城而過,你是出去打還是不打?又或者騎兵去鄉間四出劫掠,你是救還是不救?

    一旦被迫離開城池護衛的範圍,缺乏騎兵的宋軍就陷入了被動。

    然而此時,徐州城可以是沒有弱點。從徐州到宿遷二百裏都是宋軍新占領的土地,而且大麵積荒蕪沒什麽人煙,補給都是從水路運過來的,隻要老老實實呆在城裏守著就好,根本不怕蒙軍在外麵耍什麽花眨反而對於蒙軍來,徐州城是他們收複失地的關鍵,可謂必攻之地,他們必須棄長揚短,想法破城才校

    本來,邊居誼等宋將所擔心的,隻是蒙軍用優勢兵力圍困住城池,拖到冬季河水結冰失去了水師支援之後生變。但現在看這個架勢,蒙軍是根本不考慮長久之計,準備直接來一次殺雞取卵式的強攻了啊!

    一旁的高川點頭道:“我看也是,這麽多民夫,他們這是把歸德府的壯丁全抓來了吧?如此一來,田地還怎麽種?秋糧不要了?看來就是要做一錘子買賣了啊!不過無妨,一群烏合之眾罷了,再多也拿城牆沒辦法的。”

    近期,東海海軍在淮北地區的兵力大部分已經走海路北調,以應對北清河流域的局勢變化。在徐州隻留下了一個規模的分遣隊,主要目的是隨時獲取南方的第一手消息,次要目的是給宋軍提供一些協助,省得他們弄出些紕漏拖後腿,高川就是這支分遣隊的主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