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63章 修車(1/3)

    1261年,10月21日,東海市,南禾村。

    “孫師傅,老孫,在不在?”

    祝星子推開一扇木門,走入一個堆滿了木料的院,扯著嗓子喊了起來。

    喊了兩句,依然沒反應。他又往裏麵轉了一圈,這院和以往不同,沒有嘈雜的鋸木聲,顯然是沒人在了。

    祝星子皺了皺眉頭:“這老孫,搞什麽呢?大白的不好好在家幹活。”

    南禾村是在勝利公社東南邊的一個村子,規模不大,但是鄰近即墨-城陽大道,近年也算被帶動起來了。這孫師傅是村子裏的木匠,手藝還不錯,以前打造些常見木器謀生,東海商社起來後,做了他們的供應商,為他們製造些車輪之類的零件,聽賺得不少,也學了不少東西。這兩年他也做大了,雇了幾個子,一邊在村裏造些車、家具之類的大件外售,一邊也承接維修業務。

    由於離得近,祝星子經常找孫師傅來修理東西,一來二去也混熟了。今過來,是為了修一輛之前在集市上買的一輛私造的馬車。

    東海商社在市場上發售四輪馬車後,由於這車結構不算複雜,除了軸承也沒什麽不可逾越的障礙,而且後來商社也開始對外出售軸承了,於是很快就有人開始仿製。

    這些山寨版的四輪馬車質量也不能不好,畢竟能造出這種車的木匠肯定都有多年手藝打底的,不會比東海商社木工組那些二把刀差。一開始,這些質量相對好的山寨車銷路還算可以,但隨著東海商社自營工坊規模的擴大,卻漸漸失去了競爭力。

    東海商社的做法,是把馬車分解給不同的構件,關鍵構件自己搞,其餘的就發包出去,分別批量生產。這樣,單一的木匠隻需要專注單一的產品,產量就大增了,即使質量控製的不能好,但隻要數量夠多,就能按公差將構件分級,再把合適的構件拚起來。如此一來,不但單個構件的生產效率提高,總體的組裝效率也高得嚇人。

    而單打獨鬥的木匠,則需要每個構件都自己生產,而且組裝的時候還要不斷修整尺寸,這樣的生產效率如何能與批量生產比呢?一開始,東海馬車有溢價的時候還能靠壓縮利潤空間競爭一下,但是後來隨著均價不斷下降,再自造馬車就無利可圖了,有這工夫還不如去給東海商社做外包呢!

    在這樣的背景下,仍然敢在市場上出售的私造馬車,要麽是木匠真有本事,要麽就是偷工減料了……而祝星子就不幸買到了後者!

    雖然買的時候比正品便宜了三成,隻有十五貫,但隔三岔五出個毛病,算起來真是虧了。等到後來他再去集市上興師問罪的時候,那個奸商早就不知道去哪了。

    唉,起來,隨著經濟的活躍,市場上的這種假冒偽劣產品也不斷湧現出來,真是令人頭疼啊。

    今祝星子過來,就是找孫師傅修這輛倒黴山寨馬車的。可是這老孫家裏這麽多人,怎麽一個都不在,去幹嘛了?

    他又在院內轉了一下,北邊的主屋沒人,西邊的倉庫和東邊的工坊也沒人,隻見一台鋸床和一台車床擺在裏麵。想了想,還是把車子先扔在老孫這兒走人吧,反正他也認識,看了之後應該會修的。

    祝星子出門把他的馬車趕了進來,然後解下馬,正準備離開,卻見一行人沿著門外的路走過來了。為首是一輛車,也沒什麽畜生牽引著,就這麽呲溜呲溜地跑著。

    祝星子眨了眨眼,還以為看花了,等到那輛車走近到跟前停了下來,才看清了這車的結構。這車是以常見的雙輪手推車“平等輪”為基礎,在兩個把手的位置連了一根橫杠,橫杠中央又連了一根豎軸,軸底部又加了個輪子,做成了一個三輪車。加裝的那個獨輪兩側各有一個踏板,踩踏起來,輪子就能動。孫師傅的徒弟孫春子,此時就坐在車壁板上,手扶兩側的把手,腳踏獨輪上的踏板,帶動整輛車子走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