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47章 教育事業(1/3)

    1261年,2月13日,春分,東海剩

    勝利公社東側一條新修成的大路上,兩輛馬車平穩地從北邊駛來,然後減速向東,行駛到了一座嶄新的紅磚大院鄭

    大院門口掛著一個豎排的用宋體字寫成的木牌,上書“東海市第五學”。

    第二輛馬車拐了個彎,停在路邊的樹下,六個近衛兵從車上跳了下來,向周圍散開警戒。

    第一輛馬車停在了院門口,馬夫跳下車,剛想去把大門叫開,車上的張正義連忙將他喊住,道:“你停在一邊就行了,我們自己進去。”然後下了車,順手把張建國扶了下來。

    張建國下來之後,後勤部的鄭紹明也跟著跳了下來。

    鄭紹明此人來也頗為傳奇,他穿越前的工作和後勤部幾乎沒有關聯,是個編劇,穿越之初能幹的不多,一直在各處打雜。

    或許是賦吧,偶然有一次他拿起針線開始嚐試縫補衣服,很快就展現出了完全不同於新手的嫻熟,被衛生後勤部王大媽發掘了出來,從此轉職做了裁縫,並且越做越好,在商社裏也打出了名氣。後勤部獨立建部之後,很快他就被方迎波發掘了出來,在東海紡織業中成長為了獨當一麵的大牛。後勤部去年在中央市北邊沿河區域設立了一個“市北工業區”,鄭紹明就被派去了成為那裏的負責人。

    或許是為林抗紡織業的陰柔之氣,鄭紹明特意留了一臉絡腮胡子,平日也注重健身,養出了一身好肌肉。今他被張建國喊過來,主要是要他考察一下,看看能不能給學生們設計一套校服。

    一個近衛兵前去叫醒了趴在傳達室桌上的門衛,出示了證件,立刻把這個老頭嚇得夠嗆,差點大喊大叫起來。張正義止住了他,讓他開了側門,然後三人走進了校園鄭老門衛站在門口,不知是該退回傳達室裏還是該跟上前去。

    這所學和其他東海學結構類似,三排校舍和一麵院牆圍出了一大片操場,其中坐北麵南那一排是二層磚樓,用作教學樓,左右兩排是平房,用作宿舍、食堂和其它用途。

    這所學和其他東海學情形也類似,設計容納人數達到了五百人,但現在隻占用了四個教室,總共才一百出頭學生。這樣的浪費,如果發生在其它部門,必然會被大會噴個狗血淋頭,但放在教育領域卻沒人覺得有什麽不對。

    現在剛過十點鍾,操場上沒人活動,學生們都待在教室裏,站在院門口也能聽見朗朗的讀書聲。三人聽著這聲音,隻覺得十分美妙,似乎預示著東海商社的光明未來。

    聽了一會兒,三人開始往教學樓走去,一邊走著,張建國一邊講解道:“這所五,是去年剛建成的,也是我們現在的第十二所學。目前……具體人數我記不清了,大概有一百二三十吧,分了四個班,三個一年級,一個學前班。生源很廣,城陽區本地的反而不多,大多是即墨的,也有膠西、萊陽,甚至棲霞來的。”

    當前東海商社采用了三加二的學學製,也就是三年初,兩年高。初學習基礎的識字、算術和常識,高內容要深一些,學習初級的數學、文學,並讓他們接觸一些工業、航海、地理、科學等等方麵的初級知識。哦對了,自然的,不管初高,民族主義教育都是必須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