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1/3)

    1260年,11月26日,寒,東海市闊馬區。

    崖下河旁,一間新建的鋸木工坊旁邊,十多個工人喊著號子,將一台嶄新的水鬥式水車架了起來。

    這台水車是今年工業部研發出的新式產品“花生-2”,用水瓢狀的槳葉替代了傳統水車的直板槳葉,降低了槳葉入水和出水時的功率損耗。這型新產品在合適的水流中可輸出五千瓦以上的功率,成本也並沒比傳統水車高多少,所以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當前新安設的水車大部分是這種型號。

    其實與花生-2同期研製的新型水車還有很多,其中不乏比它更強力的型號。比如一種橫置式水輪機,可以穩定輸出十千瓦以上的功率,如果選擇水能充沛的地方,甚至能夠達到二十千瓦。還有一種上射式水車,仍然是縱置的,但是水流從上往下流,也可輸出十千瓦級別的功率。但是這些強力的水車,都需要改造水流環境。水輪機需要用石材和水泥堆出一個蝸殼狀的水池,上射水車需要蓄水池和管道,額外成本太高。因此它們隻能在有特殊需求的高精尖領域使用,其他場合還是花生-2更簡單實用,直接架好插入水麵就可以了。

    如今這台水車已經安裝完畢,但是工人們並未將它放入水中,而就是這麽留在屋簷下然後就離開了,因為……現在河水封凍了啊!

    這也是現在東海商社很尷尬的地方,對水力的依賴越來越多,但是每年卻總有幾個月水力枯竭、河麵封凍,導致工業生產大受影響。城陽區的紡織業、闊馬區的造船業、金口市的重工業,都因此在冬季幾乎陷入了停滯。

    但他們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能從一開始就做好計劃以應對這個周期,在冬季把人分流去隻需要人力的地方,比如維護船隻、檢修機械、鋪路蓋房、讀書充電等等。今這個提前安裝水車,也是其中的一種。當然,再怎麽安排,還是會造成大量的閑置和浪費。

    勞工如此,股東們也是一樣,平日忙碌的工作乍然停止,隻能找點別的事情來做。

    闊馬港口區域,又是擊鼓又是鳴鑼的,還有一大堆人在叫喊助威,熱鬧的很,要是不知道的還以為在踢球或者賽龍舟。但是仔細一看,海上隻有兩艘船,一艘常見的車船在拉著一艘差不多大的駁船,除了駁船是倒著的,並沒什麽特別的。

    等等,再仔細一看,不對啊,這車船怎麽是倒著走的?呃,車船倒車倒也不稀奇,但是怎麽推著駁船走的,這兩船之間的繩索不是還繃著的嗎?

    “果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啊。”海洋部的梁恩看著兩艘船的運動,感歎地道。

    旁邊的工業部木工組的秦晉此時很是得意:“嘿,別實踐,就是理論,也是我們有優勢啊!我早就了,螺旋槳效率就比槳輪高了一倍,就算用人力驅動效率會低些,也不可能比槳輪差嘛。你這槳輪,入水的時候壓水,出水的時候提水,一半的功浪費了,怎麽可能比得過全程在水下做功的螺旋槳?”

    原來,那艘駁船竟是一艘螺旋槳船!

    當初,東海惹陸之初設立木工組的時候,隻是當作一個臨時組織,初期用木頭湊合一下,以後等工業化了就解散掉。但是後來的事情完全超出了意料,隨著商社工業的發展,木工組的作用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與日俱增。畢竟,以他們現在這點生產加工能力,鋼鐵隻是輔助,木材才是最主要的機械構件,而且這個狀況在可預見的未來內都很難改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