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22章 渠道(1/3)

    1260年,8月7日,秋分。

    臨安,京東商城。

    去年底,東海商社用大寒號和雨水號兩艘大星火級在東海本土和明州之間建立了定期航班,順風而去,稍一停留裝卸完貨物就又逆風而歸。今年三月又加入了一艘春分號,陣容也算豪華了。這支船隊經過初期的磨合之後,這幾個月已經能保證每月來回一次,顯著地提升了兩地的交流效率。

    隨之而來的,這條航線也對運營模式做出了革命性的改變。

    經典的海貿模型中,商船往往某處港口一停就是幾個月,可以慢慢采購最高利潤的貨物,但現在的定期航班在港期隻有幾,自然就不能繼續這麽奢侈地浪費時間了。

    這條航線開始將運輸與商業分離,商務部和私營商人們在兩地分設辦事處,負責采購和出售貨物,定期航班隻負責收費運輸。

    “東海國”商人在明州設立的齊魯會館,此時就發揮了很大作用。各家商人們在北邊下訂單,把訂單跟著船和北貨一起送到南邊的會館去。在南邊的雇員接到訂單,采購好貨物,然後交給運輸部門按輕重歸類,等下班船一到,幾內就可以裝載完成運走。反過來,由南到北也一樣。

    相對於傳統的運營模式,這無疑是巨大的改變。不過跟著東海商社籌建了齊魯會館的商人們大多是海貿新手,舊模式都沒怎麽接觸過呢,接受新模式並沒有什麽阻礙。還有一些精明的南宋商人,也嗅到了其中的機遇,參與了進來。當然,這才試運行幾個月,不可能立刻就一下子完全融會貫通,三條船的規模也太,跟現存的一年幾百上千條船的運輸量沒法比,但這無疑代表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這條航線的帶動下,未來南北兩地的聯係將愈發緊密,原先低利潤的大宗貨物的流動也成為了可能。而且可想而知的是,這種新模式必定會催生出兩地之間的金融匯兌和保險業務,隻是這是未來的事了。

    拜此所賜,江南工作組的工作順利了很多,京東商城的建設項目也可以從本土源源不斷地獲得建材和技術支持。不過即使如此,這年代的工程效率也不能跟後世比,目前商城主體仍然是個大工地,到處塵土飛揚,還有些難聞的油漆味。

    所幸,去年年底,王泊棠過來幫魏萬程畫商城設計圖的時候,糾正了他的錯誤想法,在保持五個正方形結構大體不變的前提下,大筆一揮,把重陽樓劃成了一塊單獨區域。不然,要是按照魏萬程的想法把重陽樓跟商城主體連接在一起,那現在這個酒樓就和大工地比鄰,沒法營業了。

    現在他們倒也大氣,直接在重陽樓和工地之間移栽了一排大樹,把兩地一隔,現在又沒工程機械的噪聲,頓時就清淨了,對重陽樓的正常營業幾乎沒影響。等到工程結束,把樹再移走就是。

    他們敢這麽玩,自然是有充沛的預算做後盾的。當然,根據東海商社一貫的尿性,肯定不願意在本土以外的區域投入大量資金。你你有回報,但難道本土項目就會賠錢嗎?1260財年的預算達到了80萬貫,但是江南工作組隻分到很一點,京東商城項目組更是一筆錢也沒分到。

    但是,商務部爭取到了一個變通的方法,不給預算可以啊,貸款總行了吧?

    商社的財政支出雖然“龐大”,但總不可能一下子就全花完,賬戶上總得留著一定數量的現金,那這筆資金既然閑著也是閑著,貸一筆錢給京東總可以了吧?我們可以給利息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