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95章 虛假的和平(1/3)

    壞消息就是後院起火了!

    此時蒙哥的死訊已經傳到了和林,而和林附近留守的蒙古忠臣阿藍答兒、渾都海、脫火思、脫裏赤等人試圖擁立忽必烈的七弟阿裏不哥為下一任大汗。

    與親近漢臣的忽必烈不同,阿裏不哥反對漢化、強調蒙古傳統,這讓蒙古大佬們更為欣賞。他們一邊將阿裏不哥接到和林,一邊相互串聯,準備軍事對抗忽必烈,兵鋒甚至達到了忽必烈的老巢開平附近。

    忽必烈的王妃察必知道這個消息,派人責問調兵的阿藍答兒道:“成吉思汗的曾孫真金就在開平,調兵這麽大的事,怎麽不告知他一聲呢?”

    真金是忽必烈的兒子,被他視作繼承人,自幼受漢人大儒教育。“真金”這個名字不是蒙古名,而是漢名,是當年海雲禪師給起的,取“真金最貴”的這個“真金”。

    阿藍答兒羞愧不能答,卻暗中通知另一個阿裏不哥派重臣脫裏赤也帶兵逼近燕京。察必見狀,知道大事不好,急忙派遣心腹脫歡、愛莫幹飛馳到忽必烈軍中,告知這一緊急軍情。

    功敗垂成,忽必烈自然又惱又怒。但是接下來的選擇很容易做,一邊是食之無味的鄂州,一邊卻是蒙古帝國的汗位,該選哪個還用嗎?

    忽必烈已經做了撤軍的決定,但是還需要統一軍中的思想,他把各將領和文臣都召集到牛頭山的大帳中,名為商議軍情,實則是通知。

    郝經本來就一直反對強攻,支持早日北返,如今更是來了精神,痛陳了一番如今忽必烈大軍麵臨的惡劣戰略形勢和鄂州城的堅固,然後問道:“大王可還記得金世宗、海陵王之事嗎?”

    海陵王完顏亮、金世宗完顏雍,分別是金朝的第四、五位皇帝。完顏亮在位之時,動員全國之力攻宋,惹得全國怨聲載道。後來,完顏亮率軍親征,在江南鏖戰的時候,東京留守完顏雍卻突然背叛了他,篡位為帝。此時,完顏亮正確的選擇自然是帶大軍回去奪位,然而他卻選擇繼續攻宋,後來又在遭遇失敗之後準備強行渡江,引發了部將的叛亂而被刺殺,死後連帝係都沒列進去,隻封了個海陵王。

    忽必烈之前就聽郝經講過這個故事,此時想想,自己的處境竟與完顏亮一模一樣,於是問道:“那,郝先生,俺該怎麽辦呢?”

    眾將的目光也聚焦到郝經身上,他捋須一思,進策道:“不如先用勁兵把持江麵,然後與宋議和,命其割地、送歲幣,從鄂州抽出身來。然後輜重殿後,以輕騎急行,渡淮河、走驛路,速歸燕京。再遣一軍攔住蒙哥汗靈輿,取回大汗玉璽。如此下便在大王之手,之後召集諸王於和林召開大會,派遣官吏於各地接管官府,令真金太子鎮守燕京,大王親率大軍入和林,下可定也。”

    “好!”忽必烈喝彩道。

    眾將也紛紛附和起來。他們都不是傻子,已經看出了忽必烈的想法,再他們也早就不想打了,打來打去死的都是自己的兵,還沒搶到多少好處,打他幹甚?

    於是全軍統一了意見,準備北返,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撤退了。

    十一月廿七,忽必烈聲稱要直取臨安,帶親軍離開了牛頭山,留拔都兒帶領駐軍繼續圍困鄂州。

    今年閏十一月,到了初二,忽必烈部已經到了江岸邊上。

    今日氣晴朗,忽必烈透過滔滔的江水,看向北邊,有些感慨。他把部將張文謙叫來,道:“你回鄂州,告訴拔都兒和張柔他們,再圍六日,便徒這滸黃洲吧。你順便再把那兩萬‘降民’帶回去。”

    張文謙領命,帶了股部隊向鄂州去了,忽必烈便開始指揮部隊準備渡江。渡江事務繁瑣,用了幾個時辰還沒準備完成,這時張文謙卻遣人來報,賈似道又派了宋京過來,要求和,請忽必烈派冉鄂州商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