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93章 過江(1/3)

    釣魚城,坐落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城東5公裏的釣魚山上,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南、北、西三麵環水,地勢十分險要。

    當地既有山水之險,又有交通之便,經水路及陸道,可通達四川各地。反過來,川蜀內外溝通,也多要經釣魚山下過,因傣魚城釘在這裏,便是扼住了出川的咽喉。

    釣魚城分內、外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城牆係條石壘成。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絕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這一切使釣魚城具備了長期堅守的必要地理條件以及依恃險、易守難攻的特點。

    1254年,合州守將王堅進一步完善城築,四川邊地之民多避兵亂至此,釣魚城成為兵精食足的堅固堡壘。

    蒙哥率四萬大軍,號稱十萬,親征四川,一路勢如破竹,就連劍閣那樣的下險最終也拿了下來。這讓他一開始並未把釣魚城放在眼裏,隻當是普通的堅城,即使手下將領術速忽裏提出堅城不宜攻不如用少量兵力圍困大軍直取重慶的建議,也未采納,直接讓大軍備戰,準備拿下這座城立威。又讓手下漢軍史澤部在東邊布防,阻擋重慶方麵的援軍。

    史澤倒是很好地完成了打援任務,四川製置副使呂文德派來的援兵就一直無法到達釣魚城,支援也送不進去。但是圍攻釣魚城的主力大軍,卻在城前碰了個頭破血流,一路上投降的漢軍幾乎在城下流盡了血,最終也不得寸進,最後甚至連蒙哥自己也折在了這裏。

    蒙哥一死,西線蒙軍也不可能繼續留著幹耗,隻得北撤。他們這麽一撤,中路的忽必烈部就成了一支孤軍,陷入了宋軍的三麵包圍之鄭此時,偷渡大別山的缺點也已經顯現,跨越山道運輸補給難度極高,忽必烈又不準劫掠,所以大軍的糧草儲備日益減少。湖廣濕熱,一向困擾北軍的流行病問題也冒了出來,簡直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災難。

    ……然而,即使是這麽支淒慘的蒙軍,也不是宋軍能抵抗的。

    1259年,九月初一,黃陂縣,武湖。

    江北黃陂縣東有一座大湖名曰“武湖”,此湖後世也有,但麵積遠不如現在大。現在的武湖,西鄰黃陂縣城,南部有一個口與長江相連,內部有成熟的造船業和捕撈業,船隻眾多。

    今日的武湖上,兩艘大船正在相互接近,其中一艘上麵掛著“解”旗號,另一艘掛著“張”旗。它們相向而行,很快相互拋出鉤索,拉到了一起。突然間,“解”船一名赤腳赤膊的壯漢帶著幾個水兵,蕩索跳到了“張”船的船樓之上,拿著竹刀開始“大殺特殺”。而“張”船上的主帥也不甘示弱,帶著親兵拿竹刀反推了過去,一時間打得難解難分。打到熱鬧處,兩幫人覺得竹刀不過癮,幹脆拋了開來上去玩起了摔跤。

    “好!”旁邊船上觀戰的忽必烈喝彩道。“解家那個壯士是誰?打得真是猛!”

    他身邊一名劍眉星目的年輕人答道:“是解誠萬戶的部將朱國寶,一向有勇名。”

    這個年輕人叫蘇合木仁,漢名陳嵬,自幼就學於河北大儒李冶,精通漢文和術數之學,深受忽必烈賞識,現在帶在身邊做百工收稅官。他不但能給忽必烈打理財務,連帳下諸將也記得清清楚楚。這解誠、朱國寶,還有對麵的張榮實,都是忽必烈手下的水軍將領。

    蒙軍的水上力量不如宋軍,忽必烈自知這個缺陷,因此提前就開始培養自己的水軍,這次南征便一起帶上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