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82章 新村(1/3)

    1259年,7月11日,東海剩

    原先的城陽地區被劃進了新成立的“東海時,理論上原先這裏的村民們也自動成為了東海市的首批市民之一,但他們仍然不太習慣自己的新身份,大部分人還是按照原先的舊習慣繼續生活著。

    但是,隨著城陽區諸工坊的擴張,以及東海市城市化的推進,他們的命運已經悄然改變,當然,是朝好的方向。

    其中,又有一些人改變得格外快一些。

    即墨城南,墨水河東岸,勝利公社。

    東海商社頒布《田頃法》後,步子不敢一下子邁太大,就先招募了一百多戶居民作為首批試點。

    這批居民大部分是軍屬,他們家中有人參加義勇旅或海軍,不幸產生了傷亡,因此獲得了優先分田的資格。雖然是悲贍事情,但其中大多數家庭分到地後,還是好好高興了一場。

    在這個野蠻的時代,死亡已是家常便飯,要是被薑萬戶之類的軍閥拉去參軍,死了也就是幾百燒埋錢,現在居然有一頃地拿,簡直不能再良心了!東海商社雖然趁機賴掉了相當一部分撫恤金,但這樣的善舉還是博得了不少“仁義”的美譽。

    此外,還有二十戶原東海商社的勞工,因為勞苦功高,年紀也不了,沒什麽專業技能,所以被放了出去。其實這是商社沒想好怎麽給勞工養老而采取的甩鍋措施,但實際效果看上去還不錯,總之這些人都感恩戴德的。而且他們熟悉商社的體製,可以在基層擔任些領導,將商社的觸角伸進去,便於加強控製。

    東海人搞出這個《田頃法》,自然是有很多期待的。為了把新生的農場主牢牢握在手裏,也為了避開之前複雜的產權和宗族關係,商社分別在中央盛金口市和東海市的邊緣區域設立了三個公社,將這一百多戶分別安置了過去。

    其中也有區別。家庭戶數比較多、適應力比較強的那些,安排在了最偏遠的金口市友誼公社,其次在中央市的建設公社,而相對困難些的,就放在離老家最近的東海市勝利公社。

    呃,公社這個名字真不是股東們起的。

    社,祭祀之地。這個時代人對祭祀的重視,是來自後世的股東們難以想象的。商社出於加強基層控製的需要,將頃田主從原先的村子裏挖了出來,重新編組,這其實變相斷絕了他們的社會關係,也讓他們失去了祭祀的場所,阻力一定會非常大的。所以,必須在新的聚居地設立公用的祭祀場所,也就是“公社”,以讓他們心安。

    這個名字是統合部一個勞工給的建議。此人姓徐,原是城陽區一普通讀書人,後來進了嶗山學宮求學,再後來又被張正義挖去了統合部,幫忙處理不機密的文案工作。當他提出這個名字的時候,張正義非常詫異,一連問了他好幾個莫名其妙的問題,才確定他不是穿越者,最後通過了這個提議。

    最初,新聚居地的名字還是槳新村”的,“公社”這個名字指的隻是新村中祭祀用的祠堂。但是這個名字是如此亮眼,以至於每個股東都不由自主地用“公社”來代指“新村”,最後幹脆就正式定名為公社了。

    勝利公社的所在地,就是當初隻有二百饒義勇隊一舉擊潰了薑思恭帶領的上千薑家軍的地方。戰後,東海商社在這裏立了一塊勝利紀念碑,公社的祠堂就特意建立在了紀念碑旁邊,這樣在祭祀各家先祖的同時,還能順便紀念在此戰中犧牲的先烈。這個公社也因此被起名為勝利公社。

    其實勝利公社設在這裏,還有管委會的一點心思在。這公社大都是軍屬家庭,有軍事傳統、有組織度,一旦開戰,就是一個而硬的據點,放在這個交通重地上,關鍵時刻不定就能對敵人起到阻滯作用。其餘公社的選址也有這個考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