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75章 廢奴(1/3)

    1259年,5月19日,中央市,五角堡。

    張正義看著張國慶走出了帳篷,轉頭對陳潛問道:“陳潛,你對這田頃法怎麽看?

    陳潛歎了口氣,道:“想法是好的,嗯,作用也必然是好的,但是,結果卻……當然也是好的,但未必會像國慶想象的那樣發展。”

    張正義重新給他倒了一杯水,問道:“怎麽?”

    陳潛道:“這《田頃法》的想法,其實不新鮮,曆史上的皇帝們都是這麽想的。”

    “嘿,還跟皇帝扯上了。”張正義起了興趣,“什麽意思?”

    “所有皇帝,所設想的理想的社會,都是一個朝廷加無數自耕農的扁平化的社會。中間沒有貴族、地主、豪強等等可能威脅到皇權的‘代理人’階層經手,自耕農安居樂業,不會鬧事,朝廷也可以得到最大化的稅賦和最低的治理成本,萬世不易。看,如果國慶的想法完全實施了,是不是就是這個樣子?曆史上類似的改革也不少,遠的不,就之前北宋的時候王安石搞的變法,不也是類似的東西?”

    張正義一想,忍不住笑了起來:“還真是這樣。但是這樣的理想化社會,卻是從來沒有實現過的。也就是,田頃法最終也會失敗?嗬,今你跟國慶一起過來,我還以為你們觀點早就一致了呢。”

    陳潛也笑著搖頭道:“大部分想法都是他自己的,我隻是幫他整理了一下而已。我倒不是田頃法會失敗,別的改革失敗了,是因為分的都是地主的田,阻力太大,而他這田頃法,分的是無主荒地,自然不會有什麽問題。這個‘通過改革增加農民的耕種麵積以提升生產力’的思路確實是對的,我隻是,最終的結果不會像他想的那樣,‘在膠州形成一大片百畝的農場,每戶都登記造冊由我們完全管理’,而是會走向另一個方向。

    初期,可能會短暫形成這樣的局麵。但是,直接種田的還是農民自己,他們經營能力有好有壞,每戶青壯有多有少,資金儲備也各不相同。隨著時間推進,市場波動,還有各種災人禍,必然會有一部分農戶破產,另一部分農戶發財,最終還是會出現土地兼並的局麵。”

    張正義嚴肅了起來,思考了一會兒後,道:“不可以通過行政幹預,防止這樣的情況嗎?”

    陳潛擺手道:“可以減緩,但不可能逆轉。不過,這倒並不是壞事,實際上,經過市場競爭,資源配置更優化了。土地集中到大農場主手裏,生產效率更高,破產的農民進城,可以從事更高效的工商業,社會更進步了。”

    張正義有點哭笑不得:“土地兼並,這是進步?”

    “土地兼並,如果帶來了更高效的集約化生產,當然是進步。曆史上的土地兼並之所以被詬病,是因為他們兼並的並不是土地的生產,而隻是收益權。兼並之後,土地仍然由原先那些人耕種,隻不過身份從自耕農變成淩戶罷了,效率沒有提升,收獲卻被奪取了。這樣的土地兼並,才會產生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