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1/4)

    1259年,1月7日,臨安,西湖南畔,雷峰塔外。

    正月時節,即使地處江南的臨安,也有著令人難以忍受的寒意。

    在寒風中,穿著一身黑色風衣的王泊棠,正站在一個由幾根長木杆組成的儀器旁邊,對著一個矮胖的穿著華麗的老頭,講解著什麽:

    “秦公請看,如此一來,距離百倍,即使長三尺的木棍,看起來也不過一粒米的大。但反過來,知道這根棍子長三尺,便知道這距離是百倍;或者,知道這距離是百倍,便知這看起來如米粒大的木棍長為三尺。”

    姓秦的老頭很輕鬆就理解了這一點,通過儀器上的標尺和準星看了一下遠處的雷峰塔,點點頭道:“沒錯,正理如此,《海島算經》便有此言。王大使,你們稱三尺為一‘米’,便是源出於此吧?”

    王泊棠聞言一愣,還能這麽解釋?我還真沒想到……不過這法不錯,回去跟文化部,讓他們編進教材裏。

    真不愧是秦九韶啊,這都能看出來。

    沒錯,旁邊這個老頭,就是宋代鼎鼎大名的數學家,秦九韶!

    秦九韶,字道古。四川普州安嶽人,嘉定元年(1208年)生,著名的數學家,著傭數書九章》,在書中提出了大衍求一術、三斜求積術和秦九韶算法等重要數學理論。

    他之所以出現在這裏,是因為東海人給官家送上的貢品。

    之前郭陽、王泊棠和魏萬程三人,稀裏糊塗被賈似道騙去扮演外邦使者向趙昀朝貢,自然是要獻上貢品的。不過還好,雖出發前商務部沒想到會莫名其妙成為蕃國,不過給朝廷的禮物還是準備聊。

    於是他們就堂而皇之地獻上了一些塑料瓶子、鏡子、玻璃器、白砂糖之類的東西……還獻上了一套重要的技術書籍《乾坤方圓地理風水測繪秘術》和相關的簡易儀器。

    這套《乾坤方圓地理風水測繪秘術》,簡稱“測地術”,分為三章。第一章是簡單的數學和三角學基礎知識;第二章是測量水平距離的三角測量法;第三章是測量高度的水準測量法。原理上去很簡單,後世有個初中水準就能理解,但在現在應當屬於破荒的秘技,如果南宋朝廷有人識貨的話。

    之所以選擇獻上這麽一套珍貴的技術,東海商社是有很多考慮的。

    首先,這很適合拍馬屁……嗯,沒錯,如果送普通的奢侈品的話,大宋官家什麽寶物沒見過?就東海人能搞出來的那些玻璃鍾表等等破玩意,人家真未必看得上。

    按照馬洛斯的需求層次論來,官家的生理、歸屬和尊重需求都滿足了,就差安全和自我實現需求了,所以送上一套高深莫測又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書籍,就是個拍馬屁的好辦法。

    君不見,後世傳教士給康熙送上坤輿萬國全圖,就算清朝厲行海禁拿這幅圖屁用沒有,康熙不還是很高興嗎?

    其次,這套理論很有用又不是太有用。火藥、槍炮之類的自然是不能送的,倒不是怕南宋拿了之後變強,而是怕他們給蒙古人做了運輸大隊長。如果南宋真有人能學會這套測地術,朝廷也支持的話,他們就能更科學地測量地形、繪製出更精確的地圖,就算隻畫了少數幾個重要地點,也是利下的大好事。

    最後,這東西可以提升東海饒形象,不管南宋用不用得上,至少“東海國”能獻上這樣高深的學問,格調就一下子上升了,明顯與其他隻會要錢的蠻邦區分了開來,至少也是跟竺一個等級的智慧之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