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29章 十字路口(1/3)

    1258年,10月27日,藍村鎮。

    藍村鎮位於大沽河東岸,膠西城以北、落藥要塞以南,差不多是兩點的中點,不過當初東海商社之所以看中了這裏,不是因為這個地理位置,而是為了修路。

    是的,修路。

    商社全麵接管即墨縣之後,自然也繼承了在即墨縣征發徭役的權力。徭役別的事不好幹,拿來修路是最合適不過聊,於是統合部就準備把膠西縣-即墨縣之間的官道整修一下,以方便物資的運輸。

    但是實地勘察了一遍之後,建設交通部認為原先的官道問題太多,不適合再使用。那條官道比較靠南,接近膠州灣海岸,基本就是從膠西縣的大沽河碼頭一路向東,延伸到墨水河,再沿河修到即墨縣城。金亡之後,它年久失修,路況極差,途中許多橋梁已經成了危橋。

    這樣的道路,以商社現在的技術,修複起來成本極高,一個農閑季不一定修得完。所以建設交通部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方案:北線方案。

    舊官道以北,有商人們自發走出的一條路,從即墨城向西延伸到大沽河邊的藍村鎮。這條路沒什麽河流阻礙,即使有,也隻是河,有附近村民修建的橋,走完一路不用涉水。到了大沽河之後,再搭船前往膠西城,可算是一路暢通。

    於是統合部最終拍板,由建設交通部組織人力,按照北線方案,修建一條二車道的夯土路。由於這條路之前走的人多,已經有晾路的雛形,因此修建起來還算容易。他們怕一次集中太多人鬧出群體性事件,每村隻征召了個位數的人,第一期總共隻有二百人,等以後視情況再增加。

    不過工地上飯管飽,幹得好還能用工分換到糧食、鹹魚、布匹、木器等商品,因此服役者勞動積極性頗高。口口相傳之下,後來竟有不少人主動來服役。建設交通部也樂見其成,主動幹活的人不容易鬧事,而且發放的獎勵本來就是從即墨縣的秋稅中出的,算是用村民交的稅雇傭他們自己,東海人反正不虧,何樂而不為呢?

    統合部因修路的事注意到藍村鎮之後,逐漸發現了這裏的妙處。

    簇離膠西城和落藥要塞都很近,算是北部防線和南部防線的連接點,信息和兵力可以在此交匯,又有大沽河險阻擋,安全度很高,是設立前敵指揮部的好地方。而且大沽河對岸就是未來的膠萊鎮,再往西走一段就到了膠水河,目前往新河要塞轉運物資就是在西岸卸貨再越膠水河。

    如此看來,藍村西望膠水,東連即墨,南北有大沽河方便的水路交通,簡直就是整個膠州的十字路口啊!難怪後來修建的膠濟鐵路要從這裏過呢。

    因此,藍村鎮在統合部的待開發地區列表上的排位急速提升,已經排到了青島地區的前一位。交通部更是把這裏視作了根本之地,陸平已經向統合部提交了一份計劃,準備在山河防線建成之後,把鐵道隊的駐地轉移到藍村鎮,並且在這裏修建一個二十四門的“大型”輪窯,利用大沽河從萊陽縣運來煤炭,在藍村鎮就地量產建材,用於支撐周邊的建築和交通需求。他們甚至計劃利用輪窯大量燒製石灰,然後將藍村-即墨的道路升級成三合土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