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96章 七艦戰歌 下(1/4)

    1258年,9月19日,8:03,嶗山灣。

    旭日東升,配合著秋季的海風,環境相當舒服。

    第一艦隊趁著北風,向南以過八節的高速疾馳,旗艦“寒露”一馬當先。

    接近戰鬥位置的時候,寒露號把高高掛著的全紅色的戰鬥信號板換了一下,命令一個接一個傳遞到後麵,從最末尾的白羊號開始收帆降速,然後前麵的戰艦也次第降下了帆。

    東海人同樣受困於海上難以有效傳遞信息的問題,但他們采取了許多手段試圖改善這一點。傳統的信號板通信被不斷加強,不但能表示豐富多樣的信息,還預先編製了許多代號、簡易指令和行動方案,實戰時很快就能傳遞足夠的信息。

    寒露號上,幾隻躲在帆後的海鷗不滿地鳴叫了幾聲,飛離了桅杆。韓鬆站在艉樓上,目送它們離開,又看著蜂擁而來的膠州戰船,歎了口氣,道:“又是槳帆船,我最討厭槳帆船了,全靠人力換來短暫的機動性,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櫻”

    完,他看了看表,對前方喊道:“鄭林,開炮吧,讓他們見識一下真正的海戰!”

    甲板上的槍炮長鄭林聽到,立刻一絲不苟地按格式回複:“收到!”

    寒露號的左舷上,五門獅吼炮一字排開。作為旗艦,寒露號有優先裝備新式火炮的特權,目前海軍總共才17門獅吼炮(原先11門,軍委會又把東海堡的4門和金口炮廠新下線的2門撥了過來),寒露號就裝備了5門,其它六艘船每船隻有2門。

    這些炮跟後世風帆戰艦上動輒24磅32磅的巨炮沒法比,不過也有的好處,那就是移動方便,不用太拘束於炮位。星火級每側船舷都有五個炮位,平時火炮錯開布置,需要加強一舷火力時,隻需把對側的四輪炮車推過來,再把阻攔索扣上就可以了。

    鄭林看看這些心愛的獅吼炮,又看看拚命劃過來的木船,眼神中充滿著憐憫和不屑。他高喊了一聲“準備”,然後從船頭走到艉樓前,依次拍了五個炮長的肩膀一下。他們接到指令,立刻用手中的火節子點燃了火門上的引信,獅吼炮轟鳴著將鐵彈發射了出去。

    “轟、轟、轟、轟、轟!”

    敵船很明顯是為了接舷戰而設計的,雖然船不大,但是甲板和船樓很高,投影麵積一點不。五枚1.6kg的鐵彈次第從左舷射出,其中有三枚成功擊中了東邊衝得最快的那艘敵船,剩下兩枚則打出了一大片水花。獅吼炮的威力明顯要比虎威炮高一大截,炮彈直接穿過敵船薄薄的軟木船板,打出一片木屑和血花,哀嚎與炮聲交織著,在海麵上不斷回響起來。

    炮組看都不看,立刻裝填起了下一發,而鄭林觀察著戰果,皺了皺眉頭,有些不太滿意。

    客觀來,這三枚命中的炮彈雖然聲勢驚人,但並沒有造成致命的傷害。雖擊中了好幾個人,打穿了船板,但隻是多了幾個洞而已,都沒怎麽進水。被擊中的敵船停了下來,與其是被擊壞了,不如是嚇傻了。

    但是不要緊,後麵還跟著六艘船呢……

    緊接著,戰列線中排第二位的霜降號也開炮了。敵船密密麻麻衝過來,很容易命中,又有三艘倒黴的槳帆船被擊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