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83章 新的建設 一 造紙廠(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割肉加更)(1/3)

    1258年,八月十八,城陽工業區。

    工業區西邊的一條河旁邊,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建好了一排磚牆木頂的建築,旁邊還種了一片不知道什麽植物,外麵用一道木柵欄圍起來,大門上的牌匾用紅布遮著,門口掛著一道紅布攔起來,圍牆附近又插了不少彩布旗子。

    今這裏圍了不少人,門外點了一堆火,旁邊許多孩子興奮地把一捧捧竹節扔到火中,發出陣陣爆響——這就是真正的爆竹了。

    沒一會兒,城陽工業區主任方迎波和商務部的張平從門內走出來,還拉著即墨城書香齋的老板張好文。周圍的勞工和村民見狀,立刻按安排好的程序鼓起掌來。

    三人笑嗬嗬地抱拳感謝捧場,然後一起握住一把剪刀,將門口攔著的紅布剪斷。

    大門兩側早已等候多時的兩個資深勞工見狀,立刻把手上的繩子一拉,上方遮住牌匾的紅布便被扯了下來,連帶著裏麵包裹住的不少花瓣紛紛四散開來,露出牌匾上“書香紙坊”四個大字。

    圍觀群眾配合地吆喝起來,張好文激動地向前一步,大聲地宣布:“書香紙坊,今日就建成了!”

    完,他便和其他人一樣,賣力地鼓起掌來,一邊鼓著一邊心裏還有些感歎,不禁回想起當年三名東海人上門買紙墨的場景。那時,他不過是即墨城一家普通店的店主,也就是勉強糊口而已,哪裏想到今能擁有一家自己的紙廠呢?雖然隻有三成股份。

    換屆會議完成後,原先耽擱的不少項目也驟然加速起來,這書香紙廠就是其中一例。

    自從當初王泊棠等人在即墨城的書香齋買了一批紙墨,便迅速成了他家的第一大客戶。整個即墨城,會讀書寫字的也不知道有沒有二百人,而且大部分也隻是偶爾寫寫字,對紙的需求量並不大。但東海商社就不一樣了,不但股東們有大量的資料和日常數據需要記錄,各個工坊和學校也需要大量用紙,連軍隊也要拿紙去包火藥,總體需求非常旺盛,遠遠超過書香齋之前的銷售額。

    書香齋的老板張好文對此自然是欣喜若狂的,但東海人就很不高興了。這年頭的紙價格太貴,即使後來拿到個優惠價,也要一文錢一張,一個月總要花一二百貫來買紙。而且這些紙質量也不太好,很容易劃破折損。非金屬組做了一批玻璃蘸水筆出來,在這些紙上就很難使用,隻能寫在日本雁皮紙上。

    所以東海商社就動了自己造紙的想法。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解決書寫用紙的需求,還可以為研發特種用紙比如衛生紙打基礎。現在商社每個月都要批給女股東一批棉布和綢布,開銷也不。

    但是他們對造紙一竅不通,這附近也雇不到造紙工匠,於是商務部的張平就動了跟張好文合資辦造紙廠的主意,畢竟他在這行當浸潤了十多年,應當對造紙熟悉一些。

    張好文聽了之後,既有些疑慮,也有些心動。

    疑慮在於,跟東海人合股辦了造紙廠,紙價肯定得降低不少,利潤還要分給他們一大半,自己的收益會不會降低呢?心動在於,這也是個家傳的產業啊,比這店倒買倒賣的無根之萍穩當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