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72章 對日貿易 完 石見國(1/3)

    1258年,正月十七。

    “竟然是將軍大饒真跡,真是了不起啊。”

    一件低矮的木屋中,狄柳蔭和一個穿著宋式綢衫的日本年輕人對坐著。後者正恭敬地捧著已經裝裱好的宗尊親王寫的那首《池上》的複製品,一邊看一邊用生疏的漢語讚歎著。

    這裏是博多東北方,本州島北部,石見國領地中的一處叫濱田的地方。

    日本年輕人叫伊東守,是石見國守護伊東士堂的獨子,也是庶子,這一點讓伊東家有些頭痛。

    石見國曾經是佐佐木家的領地,三十多年前,佐佐木家因政治鬥爭倒台,石見國被分給了北條家的親信伊東家,如今傳承至伊東士堂已經是第三代了。

    但士堂沒有嫡子,隻有伊東守一個庶子。這本來不算什麽大問題,但是時過境遷,北條家現任當家北條時賴掌權後,屢次擴張權力,不定就會以這個理由收回石見國的治權,這就有些麻煩了。

    不過這些大事暫時還煩不到伊東守,他前不久被任命為石見國“最大的沿海城時濱田的地頭,過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熱情之後,就是整無聊地看海。

    今破荒的,有宋船來了濱田,他收到下饒報告後,在濱田城遠遠地眺望起來,果然在海灣中多了兩艘白帆大船。他趕緊換上珍藏的華服,帶人迎接了上去。

    石見國地狹民貧,來往的宋船都不太願意停靠,往往一兩年才能見一次。現在剛過年就一次來了兩艘,這簡直像過節一樣熱鬧啊。

    這兩艘船自然就是狄柳蔭帶領的起點號和縱橫號,如今已經是他第二次來日本了。

    之前東海人與謝太郎搭上關係之後,在博多做起生意來方便了許多,很順利就把帶來的貨物出手,換了一大堆日本工藝品,包括折扇、漆器、刀具等等,帶回明州出售。由於那次寒露號是輕裝出行,攜帶的貨物不多,所以回去後很快就出手了。這一趟下來,扣去市舶司的和買後,收益隻有兩千貫多一點,不過考慮到周期短,利潤率也還不錯了。

    於是在明州過完年後,第一艦隊又把四艘船全部拉上,組織了一次大商隊,再次前往博多進行貿易。

    不過這次就有些麻煩了。

    日本貿易,利潤主要來自於把廉價的日本商品運回南宋出售。而南宋商品雖然在日本也廣受追捧,但是主要客戶隻有那些貴族和領主,交易量不大,賺得並不多。所以宋朝商人經常要偷運不少銅錢過來平衡貿易。

    而東海人在市舶司沒什麽人脈,沒法帶太多銅錢出來,就隻能以貨易貨了。

    現在這個時機就很不巧,新年剛過去,日本人對奢侈品的需求大減,所以將帶來的南宋貨物出手就更不容易了。沒辦法,第一艦隊隻好把一部分貨物放在博多,慢慢出售,然後兵分兩路,分別去日本的其它地方兜售。

    沒想到效果還不錯。狄柳蔭跟著起點號和縱橫號北上,先去了博多東邊的長門國,與博多相距沒多遠,宋貨的價格卻顯著高了一截。狄柳蔭在當地換到了不少山珍和海產品,其中居然有一些臉大的幹鮑魚,運回明州絕對能賣個好價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