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1章 起點號(1/3)

    1256年,六月廿二,黃海海麵。

    “那程從傑就是個無賴子啊!”

    陳家商船上,陳一成拍著船舷,對旁邊的魏萬程、陸平、許嵩濤三人。

    這幾個月,陳一成帶著東海三人組在慶元府及周邊痛快地遊覽了一番,幾饒交情都加深了很多。前不久南風起了,他們在南方也呆膩了,所以早早就啟航北上了。

    此時蒙宋雙方已經在江淮一帶打起來了,來往的商船卻絲毫不受影響,不論是北人在南還是南人在北,都來去自由,毫無限製,也是沒誰了。

    眼看著快到膠州了,他們紛紛到甲板上打望起來。魏萬程趁機忍不住問了陳一成一個東海人都想知道的問題,那就是陳家和即墨知縣程從傑之間到底有什麽恩怨?

    沒想到陳一成脫口就罵起程知縣來,絲毫不顧忌。

    “那程從傑,還有他那師爺畢慶春,在乳山時就是遊手好閑的無賴之輩,後來投了薑房的隊伍,仗著和薑房有點親戚關係,更是橫行鄉裏,肆無忌憚。

    後來李恩府為其兄長報仇,南下伐宋,薑房當時是李恩府手下大將,不得不也跟著出征。

    但薑房借口路途遙遠,遲遲不肯出兵,當時經營膠西的李應李公,不得不擠出船隻,載薑家軍南下應戰。我爹當時也在李公手下管著幾艘船,幫著運了一批,其中就有程從傑他們。

    這群薑家軍到了南邊,作戰時畏縮不前,禍害百姓倒是一把好手,我爹看不過去,勸止過他們,甚至還鬧得打起來過。

    再後來李恩府作戰失利,北軍大潰,我爹去接引潰軍,又遇到了程從傑他們,他們搶了無數財物,定要全裝上船才肯走。當時宋軍已然接近,我爹為了顧全大局,隻能拋下他們帶著一部分潰兵先離開。

    沒想到回到膠西,那程從傑居然惡人先告狀,我爹臨陣脫逃,那薑房也偏信於他,李公沒法子,隻能讓我爹解甲歸田。我爹惱怒異常,從此不過問兵事,在即墨定居下來,隻做些海商的生意,到了我這一代,便連些海匪都對付不了了。

    之後,薑房名義上歸益都李府君節製,但實際上聽命於蒙古人,蒙古人讓他做了萬戶,統領濰莒密膠寧海五州,其中最富裕的膠州本是李公在一直經營,封給薑房顯然是不安好心。

    薑房在膠州與李公明爭暗鬥,又讓程從傑當了即墨知縣。程從傑一到任,就肆意刮取民脂民膏,要不是我爹帶著本地鄉紳與之相抗,即墨早已是民不聊生、流民四起了,哪能像現在這樣還有餘力吸納流民呢?”

    聽著陳一成不斷爆著猛料,東海三人組都大張著嘴,心裏趕緊記下來,等回去報告給管委會。

    他們現在乘坐的,是一艘今年才下水的中型福船,旁邊還有另一艘同樣型號的船,正在和他們並駕齊驅。

    此次去南宋,陳一成有一項重要使命,就是給東海商社買一條新船。明州造船業發達,隨時有現成或者接近完工的船隻出售,陳一成帶著東海三人組去船廠轉了一圈,很快相中了一艘四百料的福船。

    這艘船長約二十米,杉木製造,兩頭高,前後三根桅杆,其中中間那根是主桅,高度達到了十五米,前麵那根艏桅隻有十米,向前斜插著,最後那根艉桅則相當,隻是配合尾舵轉向用的,屬於典型福船形製,隻要兩千貫。陳一成看著有點眼熱,想想自家原來那條船也有點舊了,幹脆賣掉換新的吧,於是跟船廠一次訂了兩艘,還打了個九五折,劃算極了。

    東海三人在明州人生地不熟,在陳一成的幫忙下才把帶來的幾樣寶物出手,隻賣了兩千四百多貫,又根據陳一成的建議,買了些南洋香料和檀木帶回去,總共也沒多少。剩下的貨艙全堆著陳家的貨物,算下來陳一成送了這條船,不但沒賠還賺了不少。

    當然陳家出的力也是最多的,主要是人力。光憑東海三人肯定是沒法把船開回去的,他們在陳一成的指點下,去明州“人才市場”上雇傭了五個船工,這些人都隻認錢不認雇主,隻要給夠薪水,別去北地,就是去日本高麗都沒問題。有了這五個船工,陳一成又把他那條船交給他家人操控,自己帶了三個自家船工過來幫忙,才順利把船開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