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3章 火炮(2/4)

    太先進的火器他們也搞不出來,現實的也就隻有爆炸彈、火槍、火炮三個發展方向。

    其中爆炸彈在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宋金都有所謂的“震雷”,就是裝填了火藥的鐵球,可以投擲出去爆炸桑宋軍還有一種名為“火炮”的武器,實際上也是這種爆炸彈。但就現在的技術水平來,黑火藥爆炸力度低,引信也很不可靠很不安全,爆炸彈很難有太大的實用價值。之前闊馬戰役的時候高正試用過一次,雖然聲光效果不錯,但殺傷力很不足。曆史上,爆炸彈也是適用麵狹窄。所以這條路暫時不需花費太大力氣。

    而火槍就很經典也很重要了,不過它雖然用鐵量少,但加工起來也是頗需要一些精細技術的,他們暫時還搞不定,隻能先擱置了。

    剩下的最現實的就是火炮了,它的價值不可覷,但起步階段做起來反而比火槍簡單,反正隻需要鑄造就能成型,可以是最現實的選擇。

    於是經過幾的討論之後,武備組行動起來,畫出火炮的設計圖,設計製造流程。

    他們的第一門火炮繞過曆史上眾多彎路,直接設計成了前細後粗的水滴型,在重心位置上有炮耳,後部用火門點火。不過規格上相當保守,口徑隻有40mm,平均壁厚差不多也有40mm,倍徑隻有10,是門相當輕型的炮,整體重量差不多隻有30kg。

    但30kg也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挑戰,之前坩堝熬鐵一次隻有5kg,現在規模大了五倍,難度更是倍增。

    武備組聯合機械組、木工組,先用木頭雕了一個模型出來,確定重心位置沒錯,之後折騰一個多月才搞定火炮用的砂模,暫時放著陰幹,又用了十幾做出一個鐵-木聯合結構的型龍門吊,用來運輸鐵水。

    鑄造材料是普通的自產生鐵,雖然強度不如熟鐵和鋼,但熔點低,容易鑄造。熟鐵或者鋼熔點太高,流動性不好,不適合鑄造或者鑄造要求的技術太高,不是他們能做出來的。其實更合適的材料是銅,但貧窮的東海商社顯然舍不得拿出來。

    他們做了一個大號的粘土坩堝,內徑20cm,深20cm,又改造了一處爐子,用人力風箱就把生鐵融成了鐵水。然後用吊車把粘土坩堝吊起來,移動到旁邊的砂模上,心地把鐵水注入進去。鐵水量計算的很準確,隻剩餘了一點,又鑄了幾個鐵錠。

    砂模沒有立刻開啟,而是在旁邊放了幾個爐子繼續保溫,直到三後才開模將鐵炮取出來。當,工業部和安全部、海洋部全員都過來圍觀了,萬浩然砸開砂模,段明遠立刻撲上去用手把砂子撥開,撫摸著炮身就像親女兒一樣。

    也許是運氣好,也許是鐵水的質量好,也許是他們的技術確實不錯,這門炮總體來看還算成功。外形基本與設計意圖一致,隻是表麵上有一道合模線,別的地方仔細一看會有很多坑坑窪窪,內部有沒有缺陷也沒法檢測。

    武備組本有人提議學習曆史上近代火炮的內膛加工方法,搞個鏜床將炮膛切削光滑,這樣對於炮彈的穩定性和威力都大有助益。但鑄鐵是脆性材料,切削的話稍不仔細就很容易崩裂,對他們這些二把刀來難度過高。他們心疼這門好不容易鑄造出來的寶貝炮,最後還是沒有嚐試,隻用毛氈布蘸著從水泥原料裏篩出來的細石灰石把內膛打磨了一下,效果聊勝於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