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20章 鋼鐵工業(2/3)

    進入工業時代之後,鐵需求量大增,因此高爐法又成了主流,一直延續到現代。

    季國風在羅家買來的這些生鐵,就是高爐法煉出來的。這鐵雖然成本低,但售價可不低,而且內部雜質不少,嚴重影響了品質。所以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試著淨化這些生鐵,以提升原料質量。

    而且他們是有思路的。

    曆史上出現過一種提升生鐵鑄造品質的方法槳二次熔煉”,也就是鐵水出爐後不直接拿去鑄造,而是冷卻成生鐵錠之後放到第二個爐子裏再加熱熔融一遍,然後才正式鑄造。

    這個辦法當時的人不知道原理為何,但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就很明白了——在二次熔煉的過程中,一部分硫磷等雜質氧化或揮發掉,鐵品質自然就上升了一點。

    季國風用的就是這個方法,操作起來很簡單,就是用石墨坩堝裝了鐵錠進特製爐子裏燒——但光是如此效果也不會有多好,他們是在熔煉的同時加入了造渣劑,也就是一點石灰石,才較完全地除去了雜質。

    這一步倒不難,因為生鐵碳含量高,熔點隻有1100攝氏度上下,即使是他們這些新手堆出來的爐子也能達到,折騰了幾後就順利得到鐵水和自鑄的生鐵錠了。

    雖如此,但他們現在既沒法檢測原料又沒法檢測產品,是把不同比例的配方一直做了好幾鍋,把熔鑄出來的鐵錠放在固定高處往下落,確定確實比買回來的那些鐵錠耐摔了,才敢進行下一步。

    下一步,就是試著模仿鐵匠的炒鐵法,給生鐵脫碳,得到“熟鐵”。

    但這一步就難到他們了,雖然原理的頭頭是道,看羅家炒起來也挺簡單,但自己實操起來總是差零。當時眼看著到了十月份馬上就要失約了,而設備工藝都還沒搞好,季國風咬咬牙,幹脆先跳過這一步,拿著買來的熟鐵和自煉的生鐵混在一起煮了一鍋,得到了一批“鋼”。

    實際上這就是他們計劃中的第三步,用生鐵和熟鐵混合熔煉,得到碳含量適中的均質鋼。

    雖然“均質鋼”這個名詞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東西。古代所謂的“鋼”,都是用熟鐵灑碳粉鍛造而成,碳含量高的也就隻有表麵薄薄的一層,想獲得較好的性能,必須反複鍛造,使得碳一點點滲入到裏層才校正所謂“百煉成鋼”,費時費力費工費錢,所以鋼才這麽貴。

    而用坩堝直接將生鐵和熟鐵熔煉在一起,便可得到完全均勻的鋼材,既性能好,又方便廉價。曆史上著名的烏茲鋼就是這麽煉出來的,這種產自印度的鋼材不但以優良性能而聞名,產量還不,甚至還能大量出口到中國——俗稱“镔鐵”的便是它了。近代歐洲人一直在尋找這種煉鋼法的秘密卻不可得,直到18世紀英國人霍茲曼發明了坩堝煉鋼法,用石墨坩堝作為承載高溫鋼水的容器,才算打破了烏茲鋼的技術壟斷。

    而石墨坩堝這種利器已經掌握在東海人手裏了,正是因為有這個倚仗,季國風才敢誇下海口去用一斤鋼換十斤鐵。

    他本打算先煉一些淨化後的優質生鐵,再用這些生鐵脫碳得到同樣優質的低雜質熟鐵,最後兩者混合熔煉得到均質鋼,然後這種鋼自然就品質無敵了。可惜沒想到時間緊迫,沒來得及給他完成第二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