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八二三章 沙城之旅(2/2)

    這裏是一處旅遊景觀,位於甘州境內。

    因為外形像一個月亮,故稱之為“月亮泉”。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鳴沙山,位於敦城城南約5公裏處,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狂風起時,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

    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竟會痕跡全無。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麵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

    月牙泉的源頭是黨河,依靠河水的不斷充盈,在四麵黃沙的包圍中,泉水竟也清澈明麗,且千年不涸,令人稱奇。

    可惜的是,近年來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經斷流,隻能用人工方法來保持泉水的現狀。

    夜幕降臨,一抹慘紅的彎月高懸在邊,漠然地注視著這片荒涼之地,帶著幾分冷然和壓抑,西風呼嘯,讓整個沙漠充斥了一股蕭殺之氣;

    唯有孤零零的砂岩冷冷地瞪著這一切,似乎還在期待這裏能變得喧囂和熱鬧,但令它感到絕望的卻總是:生命在砂礫下死亡,砂礫在生命下荒涼!

    兩個鬼子選擇了回敦城山莊。

    他們也跟著回去了。

    張元心裏頭明白,明,那兩個家夥恐怕就會前往敦城最有名的莫高窟了吧。

    所以他提前就在網上定了莫高窟的票,免得到時候買不到票著急。

    一夜休息之後,張元、展飛和歐陽曉丹三人便驅車跟隨北野新和羅三途等人,前往了莫高窟。

    如果敦城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那麽敦城莫高窟所珍藏藝術珍品,就是中外交流的瑰寶。

    從0世紀莫高窟被發現以來,就被稱為“東方的羅浮宮”,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曆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415尊。

    莫高窟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在1987年的時候,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距離敦城市區並不遠,他們隻用了半個時左右就到了。

    “瞧見沒張哥,那兩個鬼子身邊又多了個二鬼子。”

    站在遠處,展飛指了指北野新和羅三途身旁,果然又多了一個人。

    “別瞎,人家或許是導遊,又或者是正兒八經的翻譯呢,別把人都往壞處想。”

    張元搖了搖頭道。

    “張哥你還真別不信,我讓咱們的人打聽過了,這兩個鬼子到了敦城之後,打聽最多的,就是有關莫高窟經卷的事情。

    還提到了一個東西,叫‘萬佛珠’。”

    展飛道。

    “萬佛珠?沒聽過有這樣的文物出土啊,難道這兩個鬼子在什麽文獻裏麵發現了蛛絲馬跡?”

    張元皺了皺眉,心中更為困惑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